“報!”

“南陽急報,曹真、賈詡率二十萬魏兵,攻打宛城。”

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群臣眾將神態肅然。

戰爭,終究還是爆發了。

萬眾矚目之下,江淮戰場、南陽戰場,都拉開了帷幕。

唯獨關中地區, 仍然保持著寧靜。

漢軍彷彿一頭飢餓的雄獅,隨時都有可能北上狩獵。

但令人震驚的是,他們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主力保持絕對靜默!

除了派遣斥候出山,探查訊息,他們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漢中十萬虎銳漢軍中,有五萬玄甲士,數量遠遠超過了魏軍, 披甲率達到驚人的五成。

北方地域遼闊, 官渡之戰時, 袁紹的部隊是“鎧萬領”,披甲率不足一成,為曹操所敗。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北方的經濟愈發繁榮昌盛。

魏軍二十萬關中軍中,披甲率在兩三成左右,大概也是五萬人。

這是曹丕麾下的精銳,禁軍也壓上了。

不過曹丕麾下騎兵比較多,數量恐怕有三萬人。

這是蜀中無論如何,都無法趕超的。

魏國佔據西涼、幷州、幽州,都是絕佳的產馬地區。

騎兵的機動性,給了魏國虎視南方的力量。

因此,劉禪堅決地認為,戰場不能選在關中。

關中之戰打起來,如何對付曹魏的騎兵?

只要騎兵沒有無腦衝陣, 漢軍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劉禪總結了諸葛亮針對騎兵做出的安排,一個是扎馬釘, 也就是鐵蒺藜,有稜刺,能夠對馬蹄造成傷害。

為了北伐,他命直百司準備了很多,一般為四稜扎馬釘。

只要丟到騎兵衝鋒的道路上,即可產生作用。

效果十分不錯。

第二種是木車,和衛青剋制騎兵的“武剛車”類似,自環為營。

這玩意只能起到防禦作用,只要騎兵伺機而動,根本拿騎兵沒有辦法。

因此需要步騎配合,只能以騎兵追擊騎兵。

蜀軍主戰兵力有三十萬,但全部戰馬集結起來,還不夠五千精騎。

所以這種戰法,不能達到完美的剋制騎兵。

劉禪乾脆建議讓大軍持續等待,得到了劉備的支援。

江淮之戰還好,聯軍佔據著絕對優勢,最少能夠保持均勢。

反觀南陽,就很危險了。

魏軍兩倍於漢軍,隨時都有崩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