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南陽烽煙起(第1/6頁)
章節報錯
荊州。
南陽。
原本熙熙攘攘的商隊,全部退散了。
在南北之爭面前,貿易暫且退至幕後。
諸葛亮對賬目進行了清算,對於此地的貿易成果,給予了絕對的肯定。
大漢透過貿易,獲得了將近三十萬金的收入。
這是一筆超級鉅款!
“商稅的收入,已經遠遠超過農稅了。長此以往, 天下真的能夠保持安穩嗎?”
諸葛亮憂心忡忡,甚至擔心起未來漢室的發展。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朝執行“重農抑商”的國策。
大漢的法制,大都延續秦法。經過幾百年的變遷,仍然具有商君法的影子。
諸葛亮可以肯定,“重農抑商”保證了王朝的延續,穩定了江山。
可是到了如今,世事大有不同。
劉禪興起商貿, 在《蜀科》的基礎上,增加了《商法》。
朝廷開始支援商貿,並且進行了推廣。
短短几年時間,商人的足跡走遍大漢十三州,甚至走到了域外。
商人集團洶湧澎湃地壯大,毫無節制地發展。
這是一頭飢餓的巨獸,能夠吞噬一切。
包括為人的良知。
諸葛亮肯定商人對漢室的貢獻,但對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力量,也感到了畏懼。
發自內心地,恐懼。
他曾試圖尋找辦法,給商人安上枷鎖,但只能利用強權,去穩定物價,逼迫所有人接受。
萬一哪一天, 朝廷走向弱勢了呢?
商人,將成為王朝的禍患、毒瘤。
劉禪禁止商人購買田產,在一定限度上遏制了他們無序地壯大。
但商人只要有錢,能夠做的事太多了。
他們終究會走上追求權勢的道路。
“迄今為止,商人都是漢室的助益。想以南克北, 何其難也。”
“縱使商人有所弊端,也只能留給後人解決了。”
諸葛亮望著蔚藍的天穹,將心態放好。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都是以土地的產出為主。
現在商稅的比重逐步上升,危險的同時,也蘊藏著希望。
以大漢起初的十三州計算,曹魏佔據了九州,南方只有四州,差距太大了。
想要克敵制勝,只能劍走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