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進攻烏戈國(第1/5頁)
章節報錯
“公子。”
譙周呷了一口苦茶,片刻的回甘令他流連。
茶葉在劉禪的推廣下,逐漸盛行起來。
尤其是蜀中,讀書人不會喝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書。
儒家認為“茶”與自己追求的理念非常契合,遂得到了弘揚、發展。
各種各樣的茶文化,從蜀中蔓延至大漢十三州。
譙周是腐儒不假,但他又帶著臣子的精明,懂得為官之道。
因此,他年紀輕輕便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
劉備青睞,諸葛亮讚賞。
唯獨在劉禪這裡,沒有透出任何地風聞。
劉禪沒有給出任何地評價,見到任何人都是客客氣氣,將儒雅的風範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他沒有打過仗,參與過血腥的戰爭,儒家一定以為自己的教育成功了。
劉禪令人琢磨不透,諸葛亮都只能摸索三分。
至於譙周,完全是摸石頭過河。他沒有見過劉禪最真實的樣子,此刻靜坐不動如山,未嘗不是為了試探。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只可惜,劉禪根本不給他破綻。繁忙的公務襯托下,讓譙周率先感到不好意思。
在兩人喝茶期間,已經有十幾波人向劉禪彙報工作。
劉禪與他們竊竊私語,來者頻頻點頭,心滿意足地離開,問題得到了有效地解決。
反倒是譙周成了不該出現的人,好似耽誤劉禪處理政務的絆腳石。
這讓譙周很難過,身為儒家子弟,他不能虛度光陰。
“公子,諸葛先生稱讚過您,熟讀《論語》,通曉經文。在下能否領教一番?”
說到最後一句,譙周露出了鋒芒,眼神閃爍了一下。
他要以自己擅長的領域,向劉禪施壓,展現自己的價值,一步步獲得認可。
劉禪心底暗笑,這種拙劣的手段,只能騙騙小孩子罷了。
說到儒家精髓,劉禪不怕任何人。
但要說諸葛亮稱讚他對《論語》的理解,純粹是放屁。
劉禪自己幾斤幾兩,他自己最清楚,其次諸葛亮、劉備。
諸葛亮再怎麼樣,也不會昧著良心稱讚自己學生的學業。
他只會另闢蹊徑,稱讚劉禪的“品德”,憂國憂民、心懷大志,無可挑剔。
至於學問一途,劉禪算是廢了。
所謂“學問”,不是背誦這麼簡單。劉禪經常被罰抄寫,怎麼也能整出兩句經典《論語》。
但論真正咬文嚼字,劉禪只是一知半解。
這一點,倒是繼承了諸葛亮的能力。諸葛亮喜歡涉獵各種書籍,整理為自己的知識,拓展視野。
劉禪則是涉獵“經文”,《論語》也在此列。
譙周號稱“蜀中孔子”,跟他說《論語》只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