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樣,還是因為不辦事不行。

驛站裡都有一名監察,對方可是盯著看呢。

所以只能是按照正常的程式來走。

而且看這個情況,大明似乎是打算要放棄徵徭役了。

驛站短短三個月的改革,然後就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好事,對於李二來說,簡直是不敢想象。

想起兩個月前,自己還在為家裡的米發愁。

然後當改革了之後,李二等人的收入增加,每日的吃食也多了一頓,而且還有其他福利。

“李二哥,聽說驛站這邊招工做活,然後還有錢糧領?”

此刻的李二正在家鄉的驛站招工處,有人看到了就來找李二這裡了。

李二看了一眼是同村的本家之一。

於是笑道:“老五,的確是這樣,現在驛站這邊準備在山坳的地方修築水壩,一來可以聚水成庫,澆灌田地,二來時間長了水壩放了水也就會形成良田,所以我們驛站負責修建的三處水壩,需要很多的人。每天一個新錢半斤粗糧,管飯。”

“不少了,管飯就不少了,有這半斤粗糧,家裡就不用吃糠咽菜了。”

“老五,你是在說笑吧,你家還能吃糠咽菜,你會來?”

“嘿嘿,二哥,給俺報個名,什麼時候上工?”

“現在報名,人滿一百就出發,那邊已經有五十餘人了,很快,現在已經走了五撥人了。”

“好的二哥,我這就去那邊等著。”

隨著這人說完,趕緊的就到了人群裡去了。

雖然說錢少。

但是,能夠管飯,而且家裡人也有糧吃,這還等什麼。

找人可不只是驛站的在招,縣衙那邊也在向下轄的各村各鎮進行傳遞訊息,驛站這邊招人,只要人不是沒有力氣,那麼基本上都招了。

所以在陝西這邊還是非常不錯的。

除了那些人比較懶的,基本上都會去做工,之所以這樣,還是擔心這工作量有限,自己沒有去做工,沒有帶回來糧食,一家子捱餓,那可就會讓這個男人感覺到無限的壓力了。

李二是在驛站工作,所以他也不用去地裡幹活了。

再加上有糧餉發,家裡也不至於吃不上飯,所以他每日倒也變的輕鬆了很多,沒有了往日的煎熬。

而且,他還對皇帝的旨意越發的認同起來。

畢竟,這些都是皇帝給大家帶來了的。

而且,大家最近聽說,皇帝那邊會馬上送來一大批的糧餉,這樣,驛站不用擔心沒有糧餉發,還能夠賑濟更多的百姓。

這樣只要大家熬過了大旱,來年也就能夠生活的更好了。

大明的驛站就是一個系統,從京城出發,聯動起來之後,很多的地方都能夠知道一些訊息。

一些人想著透過驛站傳遞信件,捎一些衣物之類的,發現驛站這裡也是接的,只需要把姓名地址留下,付很少的一筆錢,那麼就能夠和很遠地方的朋友進行溝通。

李二也用信件進行溝通了一個很遠的朋友,讓對方來投奔自己。

只用了兩個新錢就傳遞了一封信,這可比託人去送信要便宜不少,而且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