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文無第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到周蓉說到,之前她讀的詩是她做的、並不是馮化成的,眾人才反應過來,為何之前她反應那麼激烈了。
周秉義、郝冬梅和周秉昆三人覺得,周蓉一定以為,大家錯把她的詩作當成了馮化成,所以才說好的。
只有陸天心裡清楚,周蓉此時內心的掙扎。
之前,在周蓉眼中,馮化成是詩壇的珠穆朗瑪,高不可及。
大年初一的時候,陸天一首《菊花臺》令她對馮化成的高度有了些許的質疑。
而這一回,自己寫的詩被當成馮化成的詩,同樣被人讚美。可見,馮化成的詩並不一定是那麼不可企及。
古語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學作品的好壞,沒有客觀評定標準。
現代體詩歌,更是這樣。
未說出是自己做的詩時候,無論是冬梅、秉昆還是陸天,都認為絕對是一首佳作,這麼看來,很多時候,詩人所做詩的好壞,很多的是名氣,而不是水準。
哪怕自己寫的詩,冠上馮化成的名字,同樣能成為眾人稱道的經典。
想到這裡,周蓉的心突然就像被什麼抽走了一般,一下變得空嘮嘮起來。
看到妹妹默默不語,周秉義解釋道:
“周蓉,我並不是因為覺得你讀的這首《煙花》是馮化成的詩,才說好的。
即便,一開始就說是你做的,我同樣會覺得好。”
“是啊,姐。
你也知道,我對那個詩人一向不感冒,覺得詩人華而不實,自然不會為他說好話。
我倒是覺得,很多詩人都是名氣大於實力,有一兩首詩寫的好,就有不少捧臭腳的。
馮化成的詩,真的不一定每一首能趕上你寫的。”周秉昆也安慰道。
陸天見狀,知道自己也不能一句不說,開口道:
“周蓉,其實文學,特別是詩歌,需要幾十年後,甚至更長時間以後,經過歲月的洗禮,才更適合評判高下。
乾隆當年做了兩萬多首詩,寫的時候,沒有一個說寫的不好。
現在可倒好,成了眾人嘲笑的物件。
所以說,要尊重詩人,尊重詩人的作品。
但也沒有把他們當成高不可攀的人物,他們的作品也不是無可挑剔的。
一首詩好與不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才能有客觀的評價。”
陸天的話,言簡意賅,聽得眾人紛紛點頭。
周蓉當然能聽懂陸天話中的含義,不過,這個領悟來的有些太突然,令她有些心慌。
她需要更多時間,靜下心來,慢慢來消化。
想到這裡,周蓉將桌子上一沓信紙拿在手裡,說道:“陸天,這首詩也送給我吧。”
“好啊,只不過這首詩文辭晦澀,有些貽笑大方了。”陸天應聲道。
“沒事,我覺得挺好。你們接著聊,我去小屋寫東西去了。”
說完,周蓉便下了炕,頭也不回進到了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