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出什麼事情了。”

崇禎皇帝負手而立,看向韓爌、溫體仁他們,皺眉道:“能叫你們內閣齊出,看來事情不小嘛。”

一旁站著的王洽、周延儒幾人,相視一眼,不過心裡都揣摩起來,這些時日,朝中發生的事情很多。

先前他們軍機處這邊,還有些精力關注朝局,可最近要忙的事情太多,使得他們跟朝局都有些脫節了。

“陛下,左都御史韓繼思,自從率隊離京後,就先後呈遞七十一份彈劾奏疏。”韓爌走上前,作揖行禮道:“上到一府知府,下到一縣主簿,被查出有問題的,就多達百餘眾,因為這件事情,吏部那邊多次表達不滿。

就算這些官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可像韓繼思這般,只查明所犯罪行,還透過京城一些報刊宣講,後續一應處理,悉數丟給內閣和吏部,這明顯是不負責任的。

現在因為這件事情,在朝中也牽扯到一些官員,都察院這般做……”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深邃的眼眸掠過一抹精芒,原來是為了這件事情,似韓繼思的這種做法,還是他特意交待的。

畢竟是揪一批北直隸境內,存在徇私枉法,貪汙舞弊的官員,若是去一地,查出一地有情況,就地免職的話,會給地方造成混亂。

但是單查明所存問題,並透過報刊進行造勢,那整個情況就不一樣了,等於說矛盾和麻煩,都丟到內閣和吏部這邊。

“聽韓卿的意思,是韓繼思他們奉旨巡察,這件事情做錯了?”

崇禎皇帝神情淡然,看向韓爌說道:“那要是這樣說,就算國朝知曉,地方上的一些官員,即便有貪贓枉法的行為,也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

“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

韓爌作揖行禮道:“直隸境內的地方官員,膽敢犯這樣的事情,肯定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

臣等所想要表明的,是韓繼思查歸查,能否別叫內閣和吏部,不這般被動?

畢竟重新遴選一批知府、知縣、縣丞等官缺,是需要時間的,現在因為興國日報這些售賣的報刊,所……”

“朕倒是覺得該這樣做。”

崇禎皇帝揮手打斷道:“當初朕創設興國日報,就是為叫大明百姓,知曉我大明的實際情況。

好的要宣傳。

壞的要宣傳。

韓繼思所呈遞的那些奏疏,朕都是看過的,那批被查明的罪官,你們這幫內閣大臣,捫心自問,哪一個冤枉他們了?”

韓爌、溫體仁、畢自嚴這些內閣大臣,多露出凝重的神情,此時的軍機處公事房,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吏治,這在大明是永不過時的話題。

倘若不是近些時日,朝堂發生的事情太多,地方呈遞的事情增多,叫朝中很多大臣的注意,都被吸引過去了,就韓繼思所做的這些事情,定然會引起風波的。

百餘眾的地方官吏被彈劾,且所查明的事情板上釘釘,還牽扯到一些朝中官員,此事怎能算是小事?

“如果說連這些小事,都不能解決的話,內閣和吏部的本事,未免就有些太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