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韓爌,究竟想幹什麼?”

溫體仁攥著奏疏,眉頭緊鎖起來,神情凝重的看向閔洪學,“陛下將一批請辭奏疏,下發到內閣處置,要罷黜掉這批朝臣,還要繼續追繳其中拖欠虧空者,可韓爌竟敢壓著這批奏疏,不發,不議,這是想跟陛下對著幹?”

“溫閣老,這不無可能啊。”

閔洪學情緒有些激動,對溫體仁說道:“上疏請辭的朝臣裡,有部分是東林黨人,這是碩果僅存的一批。

倘若這批東林黨人,悉數都被罷黜免職的話,那東林黨在朝的根基就徹底被摧毀了。

面對這樣一種態勢,縱使是韓爌也承受不起。

說起來,從史可法這批東林黨人,被陛下免職流放以後,韓爌在東林黨內的地位,就遭受到質疑和動搖。

據下官所知曉的情況,不少在朝在野的東林黨人,對韓爌很是不滿,覺得他……”

“事情變得有意思了。”

溫體仁面露笑意,看了眼閔洪學,嘴角微揚道:“本輔還真是沒有想到,韓爌會做出這等湖塗的決斷,這是絲毫不顧忌陛下的威儀啊,看來內閣是要變天了。”

廟堂上的權利衝突,往往就是在不經意間掀起的,這不是突然出現的,這必然是由過去的矛盾和問題,一點點堆積起來後,在遇到難以調停的境遇下,雙方才會針鋒相對的碰撞起來。

皇權和臣權之爭,在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是極為常見的一種現象,不管是哪一位君王,就算再怎樣的賢德聖明,都絕對無法徹底杜絕的。

根源很簡單。

利益使然。

皇權的利益。

臣權的利益。

這其實對任何一方而言,都是不想退步,都想進取的,這一退一進間,就會改變很多格局和秩序。

先前崇禎皇帝一直在避免這種直接衝突,原因也很簡單,看似幅員遼闊的大明,實則卻非常的脆弱,稍稍出現一些衝突,就會導致很多被動境遇發生。

會讓平叛戰事受到影響。

會讓財政壓力受到影響。

會讓災情整治受到影響。

會讓地方安穩受到影響。

會讓整頓軍務受到影響。

會讓整飭河政受到影響……

面對這般多需要兼顧到的層面,哪怕崇禎皇帝心裡再怎樣不爽,也必須要壓住心底的怒火,去透過他的方式維繫整體安穩。

改變是需要穩定的大勢。

發展是需要穩定的大勢。

可現階段的大明不一樣了,很多被動境遇都得到了相應改善,特別是戰爭層面的不利局勢,漸漸的開始出現逆轉,能夠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對峙,這也使得崇禎皇帝的態度,開始漸漸改變。

“韓元輔,你真是湖塗啊!”

徐光啟神情嚴肅,伸手指向韓爌說道:“就算你不想這般做,有著相應的苦衷,也不能採取這等方式,去扣押陛下已知的事情啊。

陛下為何要罷黜這些上疏請辭的朝臣,難道你心裡不清楚嗎?現在朝中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我們內閣,在盯著乾清宮啊。

倘若這件事情,內閣就是這樣的態度,你覺得今後的朝堂上會是怎樣的?難道你想讓天啟朝的混亂,再度於崇禎朝上演嗎?”

“別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