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觸目驚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維新變法難以維持的根源是什麼?
不就是後繼無人嗎?
不就是所聚群體少?
歷朝歷代的新法改革,為何多數都是以失敗告終的,根源就是所提新政新法,多是以個人來進行的,儘管這期間不乏君主的支援,可個人一旦出現意外,或政治上遭受圍攻,那新政新法就隨其夭折。
崇禎皇帝總結了這部分的經驗教訓,就構想出聚攏大批人才,用逐步調整的方式,一步步引導著他們,朝著自己所定的維新變法靠攏,繼而成為維新派的中堅力量,且前期所做的諸多謀劃部署,都逐步的落實下來後,才會將新的謀劃部署提出並落實。
特殊時期存在的特殊產物,內務府就是維新派的聚集地,就是帝黨的大本營,他們在崇禎皇帝的羽翼下,逐步的改變,逐步的變強,逐步的成長……
“蘇杭等地的織造產業,在陛下御極之初就給停下來了。”
張肯堂眉頭緊鎖,語氣凝重道:“陛下不願地方百姓揹負沉重壓力,可事實上這些官營的織造產業,表面上的確是停下來了,可實際上卻是換一種形式繼續運轉,這些本該入庫的絲綢,就這般全都落到地方各群體手裡。”
何騰蛟輕嘆一聲,開口道:“豈止是織造產業,這江南諸省的紡織產業,那問題更加的嚴峻!
不少的官營紡織產業,幾乎都可以說形同虛設了,這些官營紡織所轄的織機、織戶,被一幫貪婪的傢伙私下瓜分。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此言說的一點都不假。
朝廷過去譴派的官員,來江南諸省的也不少,可是卻根本沒有人提出這些,甚至還幫著地方隱瞞。
這背後究竟代表著什麼?
陛下先前就不止一次的提過,想要整頓大明官場的吏治,這是一件極為繁瑣的事情,牽扯到的層面太多。
不是簡單靠殺幾名貪官,就能有效解決的。
在這些貪官的背後,究竟藏著多少蛀蟲,藏著多少利益輸送者,倘若不能查明的話,那整頓吏治就成了空談。”
“任重道遠啊,真是任重道遠啊。”
張肯單眉頭緊鎖,撩了撩袍袖說道:“僅崇禎元年到現在,涉及到織造和紡織產業,只怕就被侵佔數百萬兩銀子。
只多不少!
既然上述這些產業,都存在這般嚴重的問題,那江南諸省的官田呢?各省的鹽稅、茶稅、丁稅等等,只怕存在的問題也不小啊。
江南諸省存在的問題,是盤根錯節的,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動亂,甚至嚴重的話,都很可能出現民亂暴動。”
“現在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尊奉陛下的旨意,繼續秘密調查這些事情。”
何騰蛟神情嚴肅,開口道:“向御前呈遞的密奏,已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如何處置,如何決斷,那要等陛下的旨意下達。
現在我們要掌握更多的情況,倘若這些基礎不能抓牢靠的話,就算想要插手織造、紡織產業,只怕所遇到的問題同樣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