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明升暗貶(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後一段時期內,軍機處明確的那些謀劃部署,都必須要有效的推行下去,不要受到朝野間的影響。”
崇禎皇帝走在御道上,對身後隨駕的王在晉說道:“朕知道寧夏鎮叛亂一事,讓有司對軍機處的詬病和非議,又跟著增加不少。
可就算沒有軍機處,難道這些叛亂就沒有了?
在朕看來並非是這樣吧。
九邊重鎮所遺留的問題,並非是短期內形成的,而是經較長年限堆積的,拿著國朝調撥的軍餉,吃著國朝給予的軍糧,卻碰不得,摸不得,這是想幹什麼?
藩鎮割據嗎?
倘若是這樣的話,那索性把問題都暴露出來,省的國朝每年浪費那般多糧餉,卻養一群喂不熟的狼!”
軍隊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崇禎皇帝所重視的,可是大明的軍隊啊,多數都腐爛到了根子上,根本就沒有搶救的價值。
就算是費盡心思的去搶救,可那些壞風氣、壞習慣,卻已然是根深蒂固,就算換了一茬將校,可問題卻並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王在晉微微欠身道:“自京營出征以來,儘管詬病和非議多了不少,但軍機處也並非被動承受這些。
像山陝流賊的平叛事,像遼地建虜的鎮壓事,能取得當前的進展,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逐步裁撤衛所,明確新軍制,從長遠角度來看,是對國朝有益的,是對社稷有益的,絕不像一些人說的那般,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威脅。”
“卿家能這般想,朕心甚慰啊。”
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做好該做的事情,這是朕一直倡導的,自己分內的事情,都還沒做明白,幹明白。
卻有著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幹涉別的事務,這是想幹什麼?
黨爭嗎?
朕最厭惡的就是這等逆臣,倘若不是他們的存在,那大明就不會有這等被動境遇,也不會出現那般多的問題。”
現在崇禎皇帝算是玩明白了,既然不能大開殺戒,就要勇於去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大明文官群體中的一些人,不是喜歡以祖制啊、宗法啊為由頭,將自己暗藏的那些小心思裹在裡面,繼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嗎?
既然文官群體能做的,那大明天子就不能做?
天底下可沒有這等道理。
你要約束皇權。
我就制約臣權。
既然是權力鬥爭嘛,那就籠絡一批甄選好的大臣,打上帝黨這層標籤,積極展開相應的鬥爭,自己在後面給他們撐腰,叫他們在合適的位置,去做合適的事情,透過鬥爭促成好的變化。
崇禎皇帝現在就在表明一個態度,朕不要你覺得,朕要朕覺得,只要穩著步子去謀改,去推動維新變法,哪怕鬥他個十幾二十年,崇禎皇帝也是能夠接受的。
讓大明在鬥爭中掃除弊政。
讓大明在鬥爭中逐步復興。
讓大明在鬥爭中不斷崛起。
讓大明在鬥爭中開疆擴土!
這些都是崇禎皇帝要達成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