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生繼續說道:「現在下官算是明白了,當初陛下為何要在天津撤衛設府,這就是想在北方破開一個口子。

透過這種正向的發展,繼而逐步推動北方諸省的改變,或許這一過程會很漫長,但至少是在改變。

像過去北方諸省治下,出現嚴重災情時,朝廷都是被動的在賑災,可現在卻是將地方賑災,預防賑災等,都融入到地方發展之中。」

「的確是這種趨勢。」

盧象升雙眼微眯道:「如果按照當前的趨勢來看,以後陛下必然會對關稅

、商稅、礦稅等稅目,都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整頓。

之所以現在不涉足這些稅目,是想引導著北方諸省治下,所維繫的種種改變,能茁壯的成長起來。

等到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出現大批規模化工坊,而那些破產的底層群體,能分流到這些產業領域內,那就會開始做這些事情了。」

大明現階段所處的境遇,其實是比較尷尬的境遇,圍繞土地所產的經濟模式,受小冰河時期的影響,正在逐步的萎縮著。

而崇禎皇帝所構想的原始工業化,尚處於發展的萌芽階段,這顆萌芽是否能生根成長,還是誰都說不好的事情。

畢竟這對大明而言,是先前從沒走過的路,誰都不清楚在這過程中,究竟會出現怎樣的狀況。

「恰恰是有著此等宏觀構想,我等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將先前所定的諸事,都逐步的明確落實下來。」

陳延生難掩激動道:「下官現在特別想看到,大明能透過積極的開海,來帶動著治下的調整和改變。

如果在這過程中,國庫所積攢的家底能愈發充實,那陛下就能以此革新弊政,整頓吏治,應對變局,繼而帶領著大明向中興之路前進。」

「構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盧象升輕嘆一聲,看向陳延生說道:「僅僅是現階段的發展,只我北直隸這邊,就遭遇到多少阻撓和掣肘。

我等肩負著沉重的擔子,每一步路都不能走錯,每一項決策都不能下錯,不然所帶來的危害,是無窮的。

特別是你所領的天津直隸州,就更是這般了。

針對軍火傾銷一事,還是要定期向陛下呈遞密奏,要時刻掌控遼地的變化,避免養虎為患的事情發生。」

「巡撫教訓的對。」

陳延生點頭應道:「對這些事情,下官一定會更加謹慎,絕對避免此等隱患的發生,畢竟現在的大明,經受不起任何變故了。」

在崇禎皇帝的宏觀調控下,在盧象升、陳延生這等良才,於地方的實際把控下,大明正在經歷一場悄無聲息的改變。

或許這種改變較為漫長,不過對多災多難的大明,滿是窟窿的大明,卻能起到查漏補缺,填補虧空的正向作用,這也是崇禎皇帝所想看到的,發展沒有任何捷徑可言,就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