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晴朗的天,紫禁城很安靜,沒有外面的喧囂,沒有外面的是非,一隊隊上直親衛軍銳士,披甲挎刀的把守各處,所插旌旗隨風而動。

乾清宮。

“這個劉興祚,真是藝高人膽大。”

崇禎皇帝拿著奏疏,露出笑意,對王承恩說道:“難怪此前一直沒有他們的訊息,原來是劫掠寬甸諸堡的建虜,這等絕戶計用出,遠比搶佔鎮江堡和寬甸諸堡,所帶來的成效大啊。”

王承恩露出笑意,並沒有出言說什麼。

此等軍機要務,不是他所能發表意見的。

先前劉興祚所領東江軍,在收復鎮江堡後,就沒再向京城傳遞任何軍報。

甚至遼西和遼南,都傳來相應訊息後,東江軍也沒傳回任何訊息。

這也讓崇禎皇帝的心中,一直牽掛著劉興祚所領東江軍。

作為毗鄰遼東和朝鮮的要地,皮島這處海上要衝,雖說佔地面積不大,不過所處的位置太特殊了。

想牽制住建虜的有序擴張,不管是建虜西進威脅遼前,還是東進威脅朝鮮。

如果皮島所駐東江軍,能發揮好應有成效,那所起到的作用超乎想象。

當初袁崇煥坐鎮遼前,矯詔擅殺毛文龍,是非對錯沒什麼好多評判的。

袁崇煥有他的問題,毛文龍有他的問題。

矛盾不是一天形成的。

不過袁崇煥有一點是絕對做錯了,任何人都無法推掉的一環。

那就是在殺掉毛文龍後,沒能選出合適的繼任者,以震懾住駐守皮島的東江軍,使得其內部徹底混亂。

恰恰是因為這一核心所在。

使得建虜不再忌憚皮島,能確保遼南的安定,繼而威脅遼前安穩,甚至威脅大明屬國朝鮮。

戰略層面的牽制出現傾斜,使得大明在遼地變得更加被動,而叫建虜變得愈發猖獗和瘋狂!

“王伴伴,有幾件事情,你即刻去司禮監辦一下。”

崇禎皇帝合上奏疏,伸手對王承恩說道:“其一,向西山傳達口諭,命他們在最短的時間,為東江軍籌措一批軍械、火器、火藥等。

其二,從內帑調撥一批糧餉,命方正化帶隊緊急趕赴皮島,讓司禮監擬一份犒賞的中旨,著朕看過後,一併帶到皮島去。

其三,從內廠抽調一批人手,隨同方正化一起趕赴皮島,將所俘建虜青壯、幼童,全部帶回京畿,以鐐銬約束,多數安排到煤場勞作,少數精銳安排去京營,讓三大營與之展開演武,至於那批幼童聚集起來……”

針對劉興祚所取得的戰果,崇禎皇帝做出相應的安排,有功就賞,有過就罰,這是崇禎皇帝的準則。

東江軍此次看似沒有堅守鎮江堡,使得崇禎皇帝所謀部署,出現一些偏差。

可是在鎮江堡、寬甸諸堡等地,所展開的征伐,包括陣仗的那批建虜,足以叫人口不充沛的八旗勁旅,蒙受不小的損失。

戰爭潛力,永遠決定區域戰爭的走勢。

只要崇禎皇帝能提升大明的戰爭潛力,削減建虜的戰爭潛力,哪怕在前期的對戰,大明不能佔據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