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陝的新生(1)(第1/2頁)
章節報錯
山西,太原府。
大雪紛飛,隆冬時節下的太原,寒氣逼人,對那些富庶計程車紳、商賈等群體,這個冬天不那般難熬。
可是對底層的百姓,特別是破產的群體而言,這個冬天就很難熬過去,甚至稍有不慎就會在睡夢中凍死。
“巡撫,時下太原府城外,所籌的災民救濟區,各棚皆配發了煤爐。”
徐英雄神情疲憊,捧著一摞案牘,看向伏案忙碌的劉鴻訓,“此外山西治下諸州、府城外,所設災民救濟區,皆遞交了相應公函。
當前諸州、府所轄諸縣,存留的災民和流民,都趁著大雪降臨前匯聚,所籌措的煤爐和蜂窩煤,都預備了不少。”
“現在咱山西賑災行署,還有多少的存糧?”
劉鴻訓拿著要呈遞進京的奏疏,看向徐英雄說道:“此外山西諸州府治下,所轄的各縣境內,是否還殘留著零星災民和流民?
安置在各州、府城外,所設災民救濟區,所定協辦義民隊伍,當前都招募的怎樣了?這關係到各處的安穩。
將山西境內的災民和流民,都集中在各州府城外安置,這無疑是一次冒險的舉動,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
還有各處籌建的醫匠隊伍,推進的怎樣了?別看是在隆冬下,還是要預防時疫,絕不能有任何的大意。”
“稟巡撫,現在我們賑災行署這邊,算上那批義捐的存糧,還有27萬石……”徐英雄聞言,捧著那摞案牘,就來到劉鴻訓跟前,詳細的逐一講明。
自劉鴻訓被崇禎皇帝外派到山西,出任巡撫以來,劉鴻訓就做三件件事情,一個繼續整肅山西官場,一個命各府縣剿滅境內匪寇,一個籌建山西賑災行署。
得益於崇禎皇帝的統籌安排,肆虐在陝西境內的諸多流賊,並沒有大規模殺進山西,這使得山西境內的局勢,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跟原有時間線相比,當前山西境內的情況,並沒持續惡劣下去,相反在劉鴻訓巡撫山西后,情況得到不少緩和。
特別是晉藩、代藩這些宗藩分支,先前被崇禎皇帝傳召進京陛見,叫他們的子嗣悉數進京,入宗學進修,使得他們在就藩地所做之事,不似先前那般肆意妄為。
“你先將這封呈遞的密奏,派人加急送到京城去。”
看著眼前的案牘,劉鴻訓舉起手中的奏疏,皺眉道:“這些案牘本撫逐一查閱,現在山西賑災行署,將各處的災民和流民,都開始聚集在一起。
糧食就成了最嚴峻的問題。
僅靠山西本土自籌,無法等來年開春,有效的組織這批災民和流民,整飭馳道和整修水利,所以朝廷要多調撥一些才行。”
“喏!”
徐英雄當即拱手作揖道。
崇禎皇帝所提募工之策,包括後續籌措官辦諸廠,除北直隸這邊接到相應公函,現在山陝和山東等地,也都接到相應的公函。
山西巡撫劉鴻訓、陝西巡撫陳奇瑜、山東巡撫袁可立他們,根據朝廷所下公函,開始結合本地情況,以籌建的賑災行署為主,開始大批的聚攏破產災民和流民。
想有效減少大明境內,各地出現叛亂的苗頭。
唯一可行的辦法。
就是讓這些破產的群體,都最大限度聚集在一起,奉行以工代賑的思想,有序在地方整飭馳道、整修水利,給籌措官辦諸廠搶一些時間。
等地方出現規模化工坊後,再進行相應的分流安置,只要能讓他們填飽肚子,尖銳的階層矛盾就能緩和。
崇禎皇帝心裡很清楚,大明境內出現規模化工坊,必然會衍生出工廠主,以此盤剝這些脫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