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形勢大好(2)(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遼西全境收復,遼南局勢變得膠著,這使得大明在遼地的格局,開始佔據不小的主動優勢。
那些戰死和重傷的將士,根本就不值一提。
“陛下,其實不止是這些。”
王在晉神情凝重,作揖行禮道:“從遼地形成戰事,僅僅是軍機處這邊,在朝協調的糧餉開支,包括調撥的各項軍需,就高達200多萬兩銀子。
即便遼地局勢明朗,建虜選擇暫避鋒鋩,然朝廷還需一筆不小的開支。
籌措禦寒之物,撫卹和犒賞……”
崇禎皇帝的心情有些差,王在晉所說的這些很現實,槍炮一響黃金萬兩,這並非是什麼虛言。
何況遼地的戰爭開支,除了軍機處在朝所籌的開支,內帑也是支出不少,特別是火器、火藥製品等佔比,很大。
內帑前後調撥的銀子,少說有130萬兩。
錯非崇禎皇帝所提供的這些,想取得現有的格局,斷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建虜八旗沒那般好對付。
此時的東暖閣內,陷入到沉寂之中。
“時下遼前戰局,還沒最終明確下來,軍機處還需謹慎對待。”
看著沉默的眾人,崇禎皇帝皺眉道:“像撫卹和犒賞等事,可以先提前商榷一番,不過像前線所需禦寒之物、各類軍需等,必須要全力供應。
取得這等好局勢不容易,不能到最後功虧一簣。
戶部要是拿不出銀子,那就由內帑負責調撥,不過要是這樣,之後遼前有任何形式上的變動,朝中有司都不得干預。
將遼前所呈奏疏,以軍機處之名明發,朕要叫天下都知道,建虜並非戰無不勝,大明亦能鎮壓他們。”
“臣等遵旨。”
眾人當即作揖道。
讓軍機處明發遼前奏報,一個是增強民間的信心,一個是加快平叛債券的售賣,畢竟打仗真的太耗費銀子了。
何況等遼地的戰事結束了,還要進行犒賞和撫卹,這些都是需要銀子的。
崇禎皇帝要透過一場場階段性戰爭,去逐步砍掉部分良萎不齊的枝蔓,讓大明不再揹負那般多沉重負擔前行。
至於說內帑進行兜底,就是為後續砍掉枝蔓做準備。
待到孫承宗穩定住遼西局勢,邊陲防線能明確下來,衛所復設是不可能了,崇禎皇帝要在遼西推動府縣制。
好不容易才叫遼東將門勢力,沒有進一步擴張下去,倘若在遼西復設衛所,那豈不是助長遼東將門的增強嗎?
這等愚蠢的事情,崇禎皇帝是不會去做的。
一方面增強財政活性,一方面剪除非必要財政支出,這就是崇禎皇帝要緊抓的,他要逐步地徹改大明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