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形勢大好(2)(第1/2頁)
章節報錯
戰爭對現階段的大明而言,依舊是主旋律,不管是建虜叛亂,還是流賊叛亂,都非朝夕所能鎮壓的。
打了這般久,大明先前的精銳,全都被文官群體葬送了,想重振大明軍威,並非短期所能凝聚的。
何況大明軍隊的整體建制,是趨於下行的。
除了靠軍機處外派的幾處平叛前指,負責保障的那幾支兵馬,正依靠有序參與平叛,一步步蛻變外,大明實際能打硬仗的強軍,規模根本就沒有多少。
畢竟幅員遼闊的大明,依靠10萬、20萬初步蛻變的軍隊,無法確保真正意義上的安穩。
乾清宮。
“陛下,當前遼西的局勢,是愈發明朗了。”
王洽難掩激動,拱手作揖道:“遼西除了少數幾處地域,尚有建虜殘部在負隅頑抗,多數地域悉數收復,特別是義州、廣寧兩地的全面收復,也宣告著遼西穩定已成定局。”
“據孫督師所傳奏報,除遼西那邊的戰況,毗鄰的遼南地域,形勢也開始明朗起來。”
黃立極緊隨其後道:“滿桂所部在三岔河一域硬撼建虜,為收復遼西扛起重壓,隨著何可綱所部的東進,建虜想從三岔河威脅遼西,已是不現實的事情。
在此期間李自成所領遼東義軍,知曉遼前局勢的變動,悍然率部突破建虜包圍,從繡巖城一路西進,
趁遼前局勢動盪,跟蓋州反抗建虜的遼民合攏,一舉奪下蓋州城。
這一格局的變動,亦是確保滿桂所部,前期能頂住建虜攻勢的根源,何況在金州衛,還有天津和登萊兩部,牽制住部分建虜兵馬。
這間接幫助李自成所領遼東義軍,分擔了相應的壓力……”
崇禎皇帝穩坐在龍椅上,聽取王洽、黃立極他們所說,情緒變得感慨起來,其實何止他們所說的那般簡單。
遼西和遼南的局勢變動,除了所處各部的動靜外,像遼河套一帶的各部蒙韃異動,包括現在還沒傳來訊息的東江軍,都拉扯著和建虜麾下的精銳之師。
原本建虜的八旗勁旅,往往都是攥緊成一個拳頭,朝著某一處猛砸,以正面擊潰所遇敵對勢力。
可時下卻被迫分成了五指,縱使麾下的八旗勁旅戰力再強,建虜將校再兇猛,面對孫承宗、何可綱、滿桂、李自成、劉興祚、李明忠、張可大他們,所分別統率的各部兵馬,外加上外域蒙韃的異動,才會變得這般被動。
如果說在過去這段時間內,但凡是某一處出現崩潰,所謂的大好局面,只怕就不會向大明這邊靠攏。
“當前的局勢看似明朗了,不過沒有到最後關頭,卻不能高興太早。”
崇禎皇帝眉頭微皺,看向王洽、黃立極、王在晉他們,語氣不善道:“難道軍機處只是看到好的一面,沒注意各部戰損的情況嗎?
孫承宗所統大軍,戰死6000餘眾,重傷9000餘眾,輕傷者並未單獨登記造冊。
何可綱所統大軍,戰死重傷者,達11000餘眾。
滿桂所統大軍,戰死達9000餘眾……”
隨著崇禎皇帝逐一講明,奮戰在各處的諸軍戰損情況,王洽、黃立極他們,臉上的激動神情沒了。
他們豈會忽略這些真實戰損情況。
只是從天啟元年開始,大明持續在遼東丟城失地,被猖獗的建虜壓著打,使得大明太過於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