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治國如烹小鮮(2)(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就上下襬爛的大明而言,還是有著不少務實的能臣幹吏的,只是珠玉藏在這泥沙之中,又處在黨爭激烈、災害頻生、階級矛盾激化、外憂內患的大環境下,對藩王出身的崇禎而言,想當好大明皇帝並不容易。
當大明的皇帝,要精通帝王心術,不能心急,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凡是都要走一步看三步。
像上述這些必備條件和技能,對從沒有學過帝王之道的崇禎而言,他甚至做的還不如天啟皇帝。
至少天啟皇帝還懂得重用身邊心腹近侍,在朝拉起閹黨,跟勢大的東林黨鬥爭,不叫皇權被徹底架空。
但好在這一切都發生改變了。
現在的崇禎皇帝,不似先前那位猜忌心強,做事急躁,過於勤政克己的崇禎,越折騰越壞事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了。
僅僅是先知先覺的優勢,便叫崇禎皇帝清楚的知道,哪些事情要急辦,哪些事情可以緩辦,哪些人能重用,哪些人可以利用,跳出大明累世積攢的泥潭怪圈,那再造一個大明,也未必不是不行的。
“王伴伴,內廠所轄皇莊這邊,日後也要多多儲備糧食。”
坐在龍輦上的崇禎皇帝,伸手對隨駕的王承恩,道:“將各府治下皇莊,近期聚攏歸京的那批匠戶,篩選出有底子的,年輕的匠戶,和所聚的船匠一起,先熟悉下造船的相應技藝。
等開了春以後,朕會擇地,著內廠開辦造船廠,到時一應用度就從內帑調撥,打造海船,組織人手去往南直隸等地,售賣所產之物,多多購進低價糧。”
“喏!”
作為崇禎皇帝所構建的國營經濟體,以內廠所轄皇莊這一塊兒,要切實做到紮根北直隸,逐步發展實體經濟,並具備對外貿易和宏觀調控的能力。
這樣在崇禎皇帝急需錢糧,或各類生產資料和物資,乃至是給生產軍備的原材料時,能毫無壓力的解決,這才算為崇禎皇帝分憂了。
不過構建這等規模體量,這等繁雜的國營經濟體,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發展的,各項森嚴的制度也要落實到位,這也是崇禎皇帝在他所定的暫穩期,所要完成的戰略目標之一。
“臣…周延儒,拜見陛下!”
龍輦剛至軍機處,早就候著的周延儒,便恭敬的拱手作揖,這叫崇禎皇帝露出一抹笑意。
自己沒把周延儒選進內閣,這個老政客,是心急了。
不過這樣才好嘛。
周延儒與溫體仁,這一狼一狽,就不能共放一處,不然他們為奸之餘,又想著怎麼算計對方,好叫自己獨大。
“免禮吧。”走下龍輦的崇禎皇帝,朝軍機處公事房走去,“周卿,朕有件事情,要交給你來辦。”
“喏!”
周延儒忙撩起裙襬,就急跟在崇禎皇帝身後,姿態要表明,能被天子吩咐辦事,就證明自己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沒受到影響。
“王伴伴,給周卿賜座、斟茶。”
朝龍椅走去的崇禎皇帝,伸手對王承恩說道,既然要好好利用周延儒,達到自己的政治謀劃。
那該釋放的訊號,就要及時的釋放。
要叫馬兒跑,就要肯喂草。
“周卿啊,你也看到了,受袁桉風波的影響,朝堂這邊亂成什麼樣子了。”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看向周延儒說道。
“朝中的這幫大臣,不想著怎麼為君分憂,為社稷分憂,一個個是挖空心思,想著怎麼鑽營,怎麼謀取利益。
這不好。
不像周卿,時刻都知道為朕分憂。”
被崇禎皇帝這般一誇,周延儒忙道:“這些都是臣子的本分,臣所做的這些,都是職責所在,本分所在。”
“不說這些了。”
崇禎皇帝擺手道:“周卿的忠誠和能力,真是清楚的,眼下軍機處這邊,肩負的職責很重,有周卿在軍機處,朕才能心安啊。
不然外朝這攤子事,什麼都無從下手,朕如何處理朝政?所以周卿要放穩心態,多多替朕分憂才是。”
想叫周延儒這個老政客,在自己預設的範疇內,多幫自己做些事情,那該誇讚就要誇讚,該賞賜就要賞賜。
暫穩期的大明政壇,一切以調控、維穩為主,等自己那些謀劃一一落實了,再籌謀逐一打破枷鎖。
“周卿,有件事情,朕想交給你去辦。”
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繼續道:“內閣這邊,雖說朕明確了內閣人選,但是該有的約束,在朕看來也該有了。
為了起到表率作用,這內閣有的,軍機處也要有,不然這件事情,周卿你不好辦成。
朕打算將責任與職權並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