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統御天下,其實是有著兩套班底的,一個內廷,一個外朝,職能不同,但當天子遇到一些問題時,這個不能出面解決, 就用那個出面解決。

這也使得大明的文官群體,一直都是很排斥宦官群體的。

站在大明天子的角度,覺得這種相互制衡的模式,是很不錯的,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官群體勢大了,開始不聽話了, 這也使得一些權閹出現了。

‘這戶部有些不聽話的官員,要設法替畢自嚴排除掉才成。’在韓爌離開以後, 崇禎皇帝就暗暗盤算起來,‘大明日後的財相,要是手底下的人,都像這樣,那以後還怎麼改變大明崩壞的財政。’

對崇禎皇帝來講,有件事情他一直很反感的,既然分了內帑和國庫,那在處理一些政務時,就不要動不動想著劃拉內帑的銀子。

但大明的文官,一個個卻都不這樣想,在他們看來,天子動用內帑的銀子,解決國朝遇到的問題,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內帑卻不能拿國庫的銀子。

若是沒有吏治腐敗這一問題,向自己申請動用內帑銀子,解決實際問題,崇禎皇帝是沒有意見的。

可偏偏大明的貪官汙吏太多,往往用於各項急需的銀子, 真的落實到用處時,經層層盤剝之後,能有一兩成到位,都算是不錯的了。

“韓贊周,去將溫體仁召來。”想到這裡的崇禎皇帝,拿起一份奏疏,對身旁服侍的韓贊周說道。

“喏!”

面對外朝某些大臣,向自己施壓的舉動,崇禎皇帝是不能就此作罷的,必須要相應的行動才行。

但是直接罷黜吧,顯得太突兀,也太過兒戲。

在合理的規則之內,既要達到自己的政治主張,又要將自己跟此事撇開,那叫精通此道的人出面,就顯得尤為合適了。

溫體仁何許人也,背刺過周延儒, 搞走過錢謙益等一眾大臣,算是把大明彈劾那一套,玩的信手拈來的主。

有些時候在這朝堂之中, 若是沒一些用的順手的奸臣,也是不成的。

“臣,拜見陛下。”

得天子傳召,匆匆趕來的溫體仁,微微有些氣喘,對伏案忙碌的崇禎皇帝,恭敬的拱手道。

在等待溫體仁的這段時辰,崇禎皇帝處理了一些政務,這也愈發堅定了他想改組內閣的想法。

要是照這樣一種勢頭,單單是每日批閱的奏疏,都足以累壞他,也能將他約束在文華殿這邊。

“起來吧。”

放下手中的奏疏,崇禎皇帝抬起頭來,看著溫體仁說道:“溫卿啊,先前朕叫你做的事情,你辦的怎麼樣了?”

“陛下…臣在著手辦理之中,近幾日便準備呈遞奏疏。”溫體仁微微欠身道:“山東巡撫和登萊巡撫,乃策應遼東之要職,絕不可空懸太久。”

“不過當前朝局不定,臣擔心朝中的一些大臣,尤其是科道這邊,若是知曉此事的話,會從中阻撓。”

“那便是溫卿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