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一個練武狂人,小時候也經常去欺負李太白,而每當這個時候,總是一個少女守護在自己的面前。

那就是他唯一的師姐,其實儒聖一脈,很少招收女弟子,畢竟你見過有幾個飽讀詩書的女學士,基本上大儒都是男兒身。

而韓雅倒是唯一的一個例外。

她在幼年時期,非常照顧李太白,也是跟李太白關係最好的一位師姐。

隨著李太白的年紀一天天的長大,開始讀書,習武,並且在上面都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

被譽為,儒門最優秀的弟子,當然其餘的三位師兄,並沒有像是其餘的宗門一樣,嫉妒李太白的天賦,反而是覺得這一次,儒門撿到寶了。

因此,李太白少年時期,在儒門內,可以說是一個飽受愛戴的人。

即便是闖下了天大的禍患,幾位師兄也都會幫助他料理乾淨,如果幾位師兄不行,那麼他們的師傅就會出面。

因此也養成了李太白孤傲的性格。

但是隨著李太白的年紀不斷的增長,在十四歲那年,他第一次對儒門的理念,產生了質疑。

所謂習得屠龍術,賣與帝王家,儒門的理念是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

而李太白卻覺得,讀書改變不了這樣的一個國家,這樣的一個天下,與其相信別人,去輔佐一個無能的君王,不如去相信自己,用自己的能力,教化世人,而從根本的問題來改變天下。

國以民為本,而水能覆舟,水亦能載舟。

這樣的理念,在儒門屬於大不敬,自然受到了所有人的批評,但是那個時候的李太白,年輕氣盛,覺得只有自己才是對的,他們這些腐朽的觀念,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誤區。

從那一刻開始,李太白覺得這個世界都變了,原本愛戴自己的師兄弟們,也開始對自己逐漸的冷漠,師傅更是時常的訓斥自己。

每每有人來勸告自己,讓自己去跟師傅認錯,這樣一切就會好了。

但是李太白依然堅持自己的思想,最後在一次跟師傅當堂辯論的局面,將儒聖惹的大發雷霆,一氣之下,將他逐出了宗門。

李太白對此雖然也十分的不解,可是在年輕氣盛的驅使之下,也沒有絲毫的停留,就這樣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

臨走之前,還帶走了儒門的至寶,太白仙劍,至此李太白開始了自己,遊歷四方的道路,這一去就是十幾年的時間,直到這一次前往帝都城。

往事的種種,湧上心頭,李太白的身軀也微微顫抖了一下,這十幾年的時間,他不斷的問自己,自己到底錯了嗎?

或許這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因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其實他們都沒有錯。

李太白髮出了一聲嘆息,看著韓雅憤怒的樣子,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而韓雅發洩完了自己的怒火,也看向了李太白。

這十幾年,他們也何嘗不再想這位小師弟,去了哪裡,曾經儒門的絕世天驕,如今是怎樣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