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也很緊張起來。

他急忙說道,“沒事的李哥,你有什麼吩咐直接跟我說就行,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會全力以赴。”

李浩宇急忙解釋道,“其實也不是什麼離譜的難事,就是你可以現場來一段不。我有個喜劇本子,里正好缺一個會京劇的角色。

張弛聽到李浩宇這麼說。

他緊縮的眉頭瞬間舒展了起來。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張弛也不磨嘰,一個雲手瞬間就起範了。李浩宇也瞬間打起精神。他雖然對京劇一知半解,甚至連票友也算不上。

但是京劇最基礎的概念唱、念、做、打“四功”。演員口、手、眼、身、步技巧的的“五法”他還是知道的。

光是張馳露的這一手就不簡單。

雲手:是京劇裡一種常用的動作,它是透過雙手、雙臂相互協調的動作,構成舞蹈化的姿態,用以表現人物的精神氣度。

但這些小細節,反而是最考驗演員基本功的東西。

張弛唱的小段是京劇名篇《空城計》的一小段,“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不愧是童子功,張弛一開嗓就震住了大家。

現場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這一段並不長,也不過三五分鐘就唱完了。

李浩宇聽得直點頭,林妙妙和蘇強也鼓起了掌。張弛唱完之後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完全沒有剛才揮灑自如的感覺。

反倒是蔣龍開始給張弛吹噓起來,“這小子可是多才多藝啊!沒想著你還揹著我還藏著這麼一手絕活。”

張弛急忙解釋道,“你可別誇我了,我都好幾年沒練晨功了,就是偶爾吊一吊嗓子現在差不多功力盡廢了。”

“要不是還有點童子功的底子,今天這醜就丟大了,給大家獻醜了。”

張弛說這話的時候,他也想到了自己的過往。

今天這一幕和小時候多麼相似啊!

張馳小時候其實並不喜歡京劇,完全是他媽媽逼他學習的。他被逼著學了一個禮拜,小孩子就受不了這份練功的枯燥和痛苦了。

那時候的張弛哭著和他媽媽說,“媽媽我太辛苦了,我不想再學京劇了。”

然而他媽媽面對他的訴苦無動於衷。

她媽媽甚至在去bj學戲的火車上,逼著他當著陌生的乘客唱一段,那時候也是這樣大家為他鼓掌,只是當時的張弛只感覺到尷尬和丟人。

最終張弛還是沒有拗得過,期待望子成龍的媽媽。九歲的他還是考到了bj戲曲學院。

之後不管天氣多冷,張弛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來練習踢腿,那時候他為了禦寒只能裹著軍大衣,在排練廳門口等著老師開門。

上午練功,下午困得只想打盹…..他就這麼從不間斷的練習了六個年頭。結果有一天起床,他對著鏡子練嗓的他被自己的聲音嚇了一跳。

聲音怎麼這麼粗!

那時候張馳才知道自己倒倉,也就是大眾俗稱的變聲期。

老天爺不想給他這口飯吃,他好歹也是個大老爺們總不一直能抹眼淚。張馳既然考不上京劇繫了,他只能再另謀出路了。

張弛起初是有點開心的。

因為他不用學京劇,也不用天天練功了,更不用一年四季永遠只能穿上一個寬鬆且肥大的黑色燈籠褲,只為了練功能方便一點。

迷茫的他穿上牛仔褲,帶著耳機漫無目的在地鐵上的時候。張馳才明白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他已經習慣在舞臺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