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先婚後愛(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浩宇對於這次的線下排演相當的重視。
他太清楚排演的重要性了,他也知道這部綜藝在播出之後,一定會帶來不小的反響。
也許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會變的:
但只要能讓觀眾喜歡就絕對會有市場的。李浩宇相信不管在哪個世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一定會成功的。
當天晚上,李浩宇就和林妙妙蘇強來到了江州電視臺的彩排地方。
彩排的地方其實就是空置的節目展廳。
這個場景本來是打算拍一檔訪談節目的場地。
但是由於女主持人意外懷孕只能暫且擱置了,李浩宇得到訊息就向臺長歐泰爭取了一下,這裡就變成《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演員們的排練場地了。
這種待遇就算是親兒子也不過如此了。
由此可見江州臺對李浩宇的支援有多大。
李浩宇卻沒有第一時間去找演員,反而是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看了一下劇場環境。嗯,看起來都很棒,很多安排也很到位。
李浩宇滿意的點點頭。
其實他對這些裝置也不是很懂,但只要他裝模做樣的點點頭,手底下的人自然會重視起來。反正只要態度出來了就足夠了。
這也是很多領導為什麼要經常視察的原因。
李浩宇接下來就來到了彩排現場,不過這時候臺上的演員正在彩排。他也沒有打斷演員,反而帶著林妙妙和蘇強隨意找了一個空座位。
他們三人以一個觀眾的視角看起表演。
李浩宇看著臺上演員賣力地表演,自己也陷入了沉思。
其實這兩年大眾對喜劇的需求不減反增。但是一個喜劇表演有一個天然無法改變的劣勢。那就是這種藝術形式註定無法批次生產。
它不像電影或者電視劇等擁有龐大的流量和便捷的傳播方式,一部喜劇其實依賴於成熟的劇本、大量排練和永遠是未知數的演員臨場發揮。
這個世界的喜劇市場也處於初興的探索階段,沒有固定的模式或者清晰的發展道路。
當然,其中的佼佼者還是能脫穎而出的。不論是上綜藝還是拍電影,市場上其實很缺乏這種能帶給觀眾笑容的人。
但這樣的幸運兒又能有幾個?
所以李浩宇這次的演員邀請格外的輕鬆。
因為不管他們是個人還是喜劇團體,都很依賴電視臺這個宣傳渠道。隨著蘇強放出風聲,一大批喜劇演員還沒等他邀請就開始毛遂自薦起來。
這確實是李浩宇之前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因為他很自然帶入了前世的情況。
而那些李浩宇知道名字的演喜劇員,其實都屬於明星級別的了。那些人在喜劇演員這個行業裡已經屬於金字塔頂端。
因為喜劇這個圈子真正的範圍也不大。並不是說你當了演員你就是演藝圈的人了。
就好比金融圈,並不是你在金融企業上班你就是金融圈的人。很多人在金融公司幹了那麼久,其實跟金融圈半點關係也沒有。
按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目前接受邀約的喜劇演員們,喜劇只能讓他們勉強養家湖口的,其待遇甚至還不如一些辦公室的白領。
這就和電視圈的情況差不多,一年大致拍400部左右的電視劇,1000部左右的電影,但實際播放的決沒有這麼多。
就算真的播了那麼多電視劇電影,真正能被記住的也就只有寥寥可數的主角和少數幾個出彩的配角,能真正大火的電視電影又有幾部呢?
喜劇演員這個行業來說,二八定律也是非常明顯的。頭部的人吃肉,大部分人喝湯,大部分的人連湯都沒得喝。
別看江州電視臺現在的聲勢地位一般,目前的江州電視臺跟湘南電視臺和央視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
但對於這些還沒真正成名的喜劇演員來說照樣是一個龐然大物,他們要想多一點鏡頭就必須和電視臺打好關係。
等到臺上的表演結束,他們也意識到了李浩宇的到來急匆匆的從臺上跑了下來。
臺上表演的人正是蔣龍和張弛。
李浩宇看到兩人這麼激動,他也主動和他們兩打招呼,“你們就是蔣龍和張弛吧,我對你們面試的時候影響很深刻。”
“我相信你們將來一定可以發光發亮,未來的在喜劇界你們也一定會有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