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 鄭家的情況(第2/2頁)
章節報錯
由此可見對方的確是挺兩袖清風的,做了一輩子官,最後還是回了老宅住著。
好在院子雖然不大。但鄭家常住人口也不多。也就是一對老夫妻,還有他們兒子一家。正經主人不過八口,也不算擁擠。
馬車駛到了一個巷子口,就進不去了。巷子口有擺攤賣水飲的老婆婆,還有擺攤賣瓜果的嬸子大娘,都悠然自得地坐在巷口的臺階上,說著閒話,時不時看一眼自家的攤位,半點都不覺得該為馬車讓路,哪怕這馬車,一看就是有品級的官員家裡才能用的,她們依然沒有畏懼的表情。
府城人民,的確是比普通縣城的百姓見識更廣,也更不怕達官貴族,由此可見,如今的唐府尊和晉王,的確表現得還可以,不至於讓百姓懼怕有權勢之人。
宋念一家只好讓車伕把馬車趕回去,他們一家拎著禮物徒步走進去。
賣水飲的老婆婆,是個熱心腸。還和宋念他們搭話:
“哎呦!我見了你好幾次了,是來和鄭小狗兒求學的吧?怎麼樣,他收你了嗎?”
鄭小狗兒?鄭翰林!
宋家人都有那麼點尷尬,還沒拜師呢,就聽了先生的乳名,或者說諢名,瞬間無法直視一會兒的拜師儀式了。
宋念含糊地回答了老婆婆:
“大娘,您和鄭翰林認識哈,我剛被他收為弟子了,這不,今天帶著家裡人來拜師。”
“認識,他小時候總追著我弟弟玩,還得叫我一句阿姐呢。”
那就難怪了,鄭翰林從小在這裡長大。難免有從他穿著開襠褲起就看著他長大的老人,在人家眼裡,他就是做了再大的官,也是當年的那個小孩子。
宋老太太一開始還有點嘟囔著說:
“這老婆子,在巷子口賣東西,多影響馬車進出啊。”
聽了對方這話,也沒意見了,還特意花了十幾文錢,買了碗杏仁飲子,味道其實一般,磨得不夠細膩,幾個人一人一口分完了。
宋老太太邊喝飲子,邊和老婆婆打聽鄭翰林的性格喜好,可對方只是天馬行空地念叨:
“鄭二狗兒考上進士,可風光了,還立了牌坊,人家都說我們巷子,是進士巷。你瞧見沒?進士牌坊,當年可多富戶想來我們這裡買房子了。”
對面賣瓜果的嬸子笑著說:
“老太太,您可別聽她唸叨了,她這兩年呀,有些糊塗了。”
宋老太太悻悻地走開了。
和這位老婆婆說完話,一家人繼續大包小包地往裡走,巷子裡的第三戶人家,就是鄭家了。
門上貼的門神相,已經有些褪色了,這也難怪,據說今年府城多雨,再好的顏料也經不住這麼風吹雨淋的。大門也顯得有些破敗,總之,不像是因為在京城做過官的老大人住的房子,就很像一處普普通通的民宅,還是就不修繕的那種。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