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

我醒來了,走道上的燈亮了,牢房的柵欄門被自動開啟了。

一個聲音從走道上傳進了牢房裡:都起來!都出來!都起來!都出來!都起來!都出來……

這種聲音是每天晨起的鬧鐘,早上六點準時開啟。

每天早晨醒來,我都不會遲疑,立刻從睡袋裡爬出來,彎腰走出牢房,沿著通道走向出口。

我第一天被他們“請”進農場時,他們說農場缺人手,請我過來幫一段時間忙,忙完了便放我走。

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他們為什麼還不放我走呢?

我想逃跑,他們說我想逃跑的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今天我想找一個“我們”的人問一問。

我有太多的疑惑,可是“我們”這些人默不作聲,就像啞巴一樣。

從猴麵包樹洞裡走出來後,我們在樹林裡沿路找尋猴麵包樹果充飢。

這個季節,每棵猴麵包樹上都會垂下上百或幾百顆猴麵包樹果,我們不愁每天的早餐和晚餐沒有著落。

一個月來,我和這些人沒有說過一句話。

我沒有和這些人說話,是因為我觀察到他們這些人從不互相交談,甚至連眼神交流都沒有。

我們在猴麵包樹林中穿行時,我聽到前面幾棵樹上發出了“吱吱”“唧唧”的聲音。

我循聲望去,原來是一群猴子在樹上。

這些猴子的叫聲響亮,聲音像唱美聲的歌者,和我們家鄉動物園裡的猴子叫聲不一樣。我們那兒的猴子叫聲沙啞,更像搖滾歌手。

猴子也有方言。

某國研究人員透過長期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除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在叫聲上也存在地區差異。

研究人員對0-18歲的猴子發出的“咕”的叫聲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猴子出生9個月後在叫聲上會有地區差異。

猴子叫聲的地區差別就相當於人類的方言。猴子的叫聲也是從親人和它所在的集體繼承下來的,猴子的聲音實際上就是人類語言的根。

想到這些,我掃視了一圈身邊這些邊走邊吃猴麵包樹果的巴挹人,他們如果歌唱的話,歌聲一定高亢嘹亮。

走出猴麵包樹林後,我們跑進了草甸,我還是跑在隊伍的最後面。

對於像我這樣一位有一定跑步基礎的跑者來說,他們的跑速並不算快,配速一般穩定在6分鐘左右。

草甸裡的雜草大多齊腰深,不過草甸裡有很多條路,我們每天往返石頭山洞和猴麵包樹洞時,就會從中選擇一條路跑進和跑出草甸。

今天跑的這條路,路面有些凹凸不平,我跑得很謹慎。

“撲通”一聲,前面有個人摔倒了,倒在路邊草叢裡“烏汪”“烏汪”的**著。

我跑到他身邊時,停了下來,彎下腰檢視了一下他的傷勢,沒有骨折,只是腳踝輕微扭傷。

我以前在茶香市送外賣時,崴到過腳。

崴到腳的時候,我聽到一聲“咔嚓”,接著我便單腿跪地,呲牙咧嘴作痛苦狀。

那刻,我想我的腳肯定骨折了。

不過這種巨痛只持續了約莫不到十秒鐘的時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可以緩緩站立起來了,甚至還可以邁步了。

當天晚上和之後的幾天時間裡,我一直堅持塗擦跌打損傷類的外用藥,雖然足踝部位有些紅腫,但不影響行走和騎行。

一個星期以後,林影影介紹我去了一家中醫診所就診,我貼了兩張膏藥,紅腫症狀就逐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