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食難安,敵強我弱,疲力窮盡,愧言恥叩,祈告聖神,

助旗國滅虎狼,承太平,萬世永昌!……

祭文洋洋灑灑,包含著先祖開創基業的豪邁,也蘊藏如今的悲涼與無奈,告知蒼天,祈福降祥。

陳列上祭司的貢品,百官叩拜,燃起神爐,投入祭文和祭品,直至神爐熄滅才完成祭天儀式。

皇帝赤足束袍步入神殿,祭拜神位,最終進入斎堂,淨手更衣,做完一切已經過了晌午,祭地需在凌晨開始,還有幾個時辰。

天地壇離御園不太遠,一個在旗都的正西,一個在西南,怎奈祭司之日必須靜心,旗安年深深地凝望西南方向,不知道雨竹怎麼樣,運兒真的能聽懂話嗎?還有將近兩個月他就要出生了,想起來她們,嘴角不禁浮現出一抹微笑。

小睡片刻,開始準備祭地祭文,聖品,做祭司前的準備。

午夜時分,旗安年身著山水祭袍,沿著神道步入祭地壇,天為陽,地為陰,祭天需在白天,祭地必在夜間。地壇為正方形,壇分兩層,中間以六級石階相連,單為陽,雙為陰,九為陽極,六位陰極,祭天壇的所有結構均為奇數,無論是層數還是石階,祭地壇則為偶數。

祭壇基座用漢白玉打造,第一層用各種正方形石材鋪成,第二層外圍是泥土,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間分五色:東青、南紅、西藍、北金,中間黃色、代表著木、火、水、金、土五行,五行乃是萬物之本,結合祭天壇九為極,正是九五之尊的依據。

和著鼓樂蹬上祭壇,先從正位拜四方,再從配位祭拜諸神,朗讀祭文: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感恩神明,庇佑大旗,祛病消災,惠澤四方,

海晏河清,歲豐時和,子孫萬代,福壽綿長,祈瑞降祥,助朕安邦,

重整山河,平冦復疆,終生期盼,祖有榮光,歲歲加祭,世代不忘!……

將祭品,祭文放入祭壇旁挖好了深坑,撒上浮土,埋入地下,剩下的一切由禮部繼續完成,皇帝的祭地儀式結束,起駕回宮,一天的祭司,並不比上朝輕鬆,水米未進,僅休息了一個時辰,明天還要祭祖,旗安年不得不在龍輦上小憩片刻。

祭祖的太廟就在皇宮中,平時為禁地,不能隨便踏足。

清晨,沐浴、齋戒、更衣,駕臨太廟,還沒進門,昨天的喝罵聲再一次充斥整個都城。旗安年皺了皺眉,問身邊的羅毅:“昨天發生的事你可清楚?”昨晚回來太晚,他沒有看奏報。

羅毅點頭:“臣已打探過,昨天他們殺了一百名俘虜,大多是重傷的,今天故技重施,是想進一步瓦解軍心。”

旗安年嘆口氣說道:“朕愧對百姓,愧對列祖列宗啊。過幾日,頒佈罪己詔吧。”

羅毅連忙勸慰:“陛下不必自責,敵之強大非您之過錯,卑鄙無良,喪心病狂,您忍辱負重,保住旗都才能保護更多的百姓和兵士,是真正的明君……”

“明君能丟失疆土?明君能任由敵軍殺我將士?”旗安年打斷羅毅的話:“朕今日在宮中,不需要那麼多禁衛軍,你派些人手在城頭觀察敵情,也在城中走一走,聽聽百姓和兵士們有什麼想法。”

“是,臣遵旨。”

兩個時辰後,旗安年完成祭祖,看完了朝報和奏章,移駕康福宮,一進大門就撩衣袍,跪在院中:“不孝孩兒給母后請安,無力退敵,擾了母后清淨。”連續兩天敵軍的呵罵,讓皇宮不得安寧,他可以充耳不聞,可宮中的其他人哪個不是提心吊膽。

太后匆匆出來,扶起皇帝,看到他眼圈不禁紅了,曾經力壓七位皇子,奪得太子之位,一文傳天下,一語驚百官的兒子,繼位六年,年紀三十有五,如今滿身的疲憊,滿眼的滄桑,一時間竟不知說什麼是好,“皇上……如此操勞……,要保重龍體……”

太后年紀五旬有四,看上去如三十出頭,眉眼貴氣,儀度卓群,和皇帝一起走入廳內,旗安年給太后奉上茶,苦澀地說道:“不出十日,西部援軍會趕到,到時候將與周賊展開決戰……”

“哀家不議國事,皇帝自行處理便可。”太后拍了拍皇上的手,給予他最大的尊重。

旗安年猶豫半晌,繼續說道:“兒臣將全力以赴,旗都到時候恐怕不會平靜,我差人送您去御園清淨清淨吧,正好雨竹也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