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渺渺繼續說道:「所以關於藍星二號的開發,是一項非常繁瑣而且複雜的工作。

當然收益同樣驚人。

在虛擬世界中再造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邊界完全被打通了。

之前的腦機連線VR和工業網際網路,只是讓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邊界變得模湖。

而藍星二號能夠讓現實世界大部分事物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在虛擬世界裡只需要花個五十塊就能夠去冰島看極光,那麼還會有人花數萬甚至是數十萬去冰島看鐳射嗎?

而只要你能夠獲得足夠有價值的記憶,上月球和空間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如去華國在月球的月桂基地,只要你能夠獲得曾經在上面呆過的航天員的記憶。

那麼我們就能夠在虛擬世界中複製出一樣的感覺。

所以圍繞藍星二號的開發,開發權將出售給在座的各位。

所有人都能參與到藍星二號的開發中,你們能夠做的就是儘可能做的去搜集藍星相關的記憶。

有價值的記憶,來組成藍星二號。

這將是集體記憶在虛擬世界中的對映。

而最終開發的藍星二號,會根據每個企業的貢獻度,來分配收益。

藍星二號百分之三十的收益將分配給各位。

而同樣一個地方的記憶,按照上傳時間來決定貢獻度的多少。

同樣是西湖,第一個上傳記憶的使用者,獲得的貢獻度越多,第二個第二多,越是後面,只是為前面的記憶進行左證,那麼能夠分配到的貢獻度也就越少。

具體的應用許可權後續會分配給願意加入藍星二號計劃中的使用者。」

這種科創生物要想搞出來,要麼不告訴使用者,直接偷偷摸摸自己搞就完事了。

但是有風險,同時科創生物也不想這麼幹。

而科創生物公開來做這件事,沒有這個人力,因為涉及到的個體太多了,科創生物在個人端的影響力主要是在華國範圍內。

在世界範圍內,不管是信任度還是說勢力的觸角,都不夠靠自己把藍星二號做成。

這十來年,在全球範圍內妖魔化科創生物的海外媒體不在少數。

把這部分工作外包給網際網路巨頭們,本來也在科創生物的計劃之中。

藍星二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邊界消失,人們在藍星二號中能夠以更低的代價享受到成千上萬倍標價的體驗。

同時也在於星際遠航時,乘客能夠在藍星二號裡過上跟自己在藍星同樣的日子。

以及到了火星,雖然肉體在火星的荒漠中,但是精神上卻在藍星的綠洲裡。

這是從宇宙殖民層面的意義。

實際上現實和預期總是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大多數事物從規劃到落地,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

以科創生物年初發布的真實偶像為例,在預想裡會造成娛樂圈的洗牌,以及人類**樂的極大豐富。

確實造成了這樣的影響。

但是更重要的在於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群體意識和群體記憶被啟用了。

本來弱勢文化以及弱勢的國家是沒有什麼選擇餘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