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渺渺在上面講,臺下的大老們跟身邊的高管們交頭接耳。

沒有誰是一個人來的,至少也是帶了整個團隊。

一個人的思考範圍是有限的,再厲害的人也不可能短時間能夠思考的面面俱到。

因此需要有一整個團隊為自己的判斷進行查漏補缺。

特別是這種關乎到未來數十年的競爭。

李渺渺講述的藍星二號,鵝廠的高管覺得很熟悉,不就是寰宇鵬城放大到整個藍星範圍麼。

只是這其中的技術遠超他們的想象。

匯聚集體的記憶來再造藍星。

這和他們對技術的理解完全不同。

李渺渺見臺下的高管們面面相覷,她補充道:「在這裡我可以把一些技術細節說的更加透徹。

是的,給使用者使用的虛擬現實裝置,也就是未來,是可以直接抓取使用者記憶。

只是這樣抓取的記憶沒有辨識度。

人的記憶太多了,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去挨個辨別,抓取的記憶哪些是我需要的。

不可能每一段記憶我都需要。

因此我們需要使用者按照我們的需要,去回憶相關的記憶。

比如說他去西湖旅遊中的記憶,透過專門的應用來回憶,然後我們可以根據群體關於西湖的記憶,來製造出虛擬世界裡的西湖。

當然大家不用擔心在使用未來的時候,我們會窺探你的記憶。

我們不會這麼做,在腦機連線時代,科創生物已經證明了自己不會在這上面做手腳。

腦機連線技術,從手機到VR,科創生物從來沒有發生過一例儲存使用者腦神經訊號資料的現象。

即便媒體傳出各種各樣關於竊取使用者腦神經訊號的醜聞,那也不是我們做的,而是獲得技術授權的第三方。」

在座部分公司的高管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因為他們就幹過這事。

以位元組跳動為例,他們的APP就傳出過在使用者使用協議裡寫了,可以儲存使用者的腦神經訊號資料,為了更好的推送使用者想看的影片。

影片划走可能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比如女朋友在旁邊,看到美女趕快划走。

但是你的腦神經訊號不會騙人。

位元組跳動利用抓取的腦神經訊號,將影片推送做的更加精確。

實際上做過這事的不止位元組,阿狸、京東、拼多多還要海外的亞馬遜、Shopee都做過類似的事情。

透過腦神經訊號,確定使用者想購買哪一品類的產品,確定後拼命推送。

反而是技術的所有方,科創生物從來沒幹過這事。

也正因如此,科創生物在全球消費者心目中的口碑都非常好。

當然李渺渺這麼說,下面的人信幾分就存疑。

畢竟現實世界對於這幫全球都排的上號的富豪們來說,就是一個開掛模式。

現實世界對他們處處開綠燈,他們不需要到虛擬世界中去尋找成就感。

他們完全可以先觀望,讓手下去探查清楚之後,再決定要不要使用虛擬現實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