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繞月計劃被華國領先,導致阿美利肯在登陸火星的馬爾斯計劃上選擇了較為激進的路線。

阿美利肯之前每年在NASA上的投入在兩百億米元到三百億米元的區間範圍內。

而他們的華國同行ASA的預算少一大截。

華國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僅在17年的時候公佈過,大概在20億米元,那一年NASA的預算是200億米元。

後來網上流傳的SA預算一百億米元,都是國外機構根據SA的發射預估的。

實際上SA的人力成本和製造成本都要大幅度低於NASA,這也導致華國的實際購買力要超出預算不少。

即便如此,華國的實際投入依然要落後NASA。

近幾年NASA的預算從之前的兩三百億米元,飆升到了八百億米元以上。

“所以我們這次選擇了在明年的中旬登陸火星。

這次登陸火星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失敗的後果大家都知道。”

“預算如此充足的情況下,國會的老爺們是不會允許我們失敗的。

如果失敗大家都得下臺。”

在面對華國在航天領域的步步緊逼,記者們在各種公開場合逼問阿美利肯的高官們。

而NASA的局長在面對兩院問詢時,回答都是:我們一定會在2027年把阿美利肯人送上火星。

因此高官們在對外同樣保持了口徑的一致:

“華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和我們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並不是不能在近月軌道建造繞月空間站,只是NASA現階段的目標是全力以赴前往火星。

月球不是我們的最大目標,整個NASA都在為進軍火星做準備。”

NASA的局長由總統直接任命,但是需要經過參議院的審批同意。

如果NASA跳票,後果就是換人,從上到下的換血。

登陸火星和登陸月球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差距比谷歌和百度之間的差距要大得多。

最關鍵的點在於,從藍星去火星,有時間視窗,也就是藍星離火星最近的距離。

藍星和火星每二十六個月接近一次。

如果採取燃料最優的霍曼轉移往返方式,以藍星2020年的技術,去程和返程都需要花費兩百天左右,在火星上得駐留五百多天。

總計花費九百天時間。

首先是需要攜帶的物資,其次是對航天員心理健康的挑戰。

五十年前阿波羅一號飛往月球僅僅花了75個小時。

而如果搭載大量物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後來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帶了航天員和物資,花了四天多的時間才在月球著陸。

“九百天的時間,目前我們沒有哪個航天員的心理素質能夠忍受如此漫長的等待。

以現在的燃料技術來看,最多支援一個人去火星。

一個人要在太空中度過漫長的九百天,我覺得要不第一位去火星的航天員,別給他使用魔腦了?

使用魔腦給人體造成的未知影響無法預計。

阿姆斯特朗只在月球呆了兩個半小時,而我們這次的航天員要在火星上呆五百天!

我們已經在馬爾斯計劃上選擇了激進的計劃,在其他方面就要相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