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諾貝爾獎意味著什麼嗎?

這是所有走上科研道路的人,他們的最高追求。”

凱特臉上寫滿了不可置信。

她一直對鄭理的與眾不同有所瞭解,或者說很瞭解。

在她的認知裡,鄭理就像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殺手。

只能從他的行為,看出些許情緒的波動。

透過實驗證明高維空間存在後,所有人都在狂歡,鄭理呆在辦公室裡喝咖啡看文獻。

&nagic coin的使用權指定給鄭理交接。

在希格斯的葬禮上,鄭理同樣面無表情地獻上白花。

這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鄭理跟往常一樣沒有情緒波動。

這讓凱特的期待落空。

她終於想明白了,鄭理身上天然體現出一種疏離感,對世界萬物的疏離感。

鄭理雖然就坐在她面前,但是他的思緒飛到了無窮遙遠的天際。

鄭理回答道:“可能是因為我的情緒閾值比較高。

更何況諾貝爾獎已經是過去式。

當高維空間被證明存在的時候,諾貝爾獎對我來說,只是早晚的問題。

你會因為自己很多年前的博士畢業論文發表而感到高興嗎?”

“如果我因為很多年前的博士論文,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我肯定會高興的整晚睡不著。

同時告訴我所有家人。”

鄭理回答道:“這就是我和你不一樣的地方。”

漫長的時間會磨滅一切。

一直以來,諾貝爾獎都蘊含著不小的政治考量。

拿愛因斯坦為例,他在正式獲得諾貝爾獎之前,陪跑了十年之久。

比村上春樹陪跑的次數還要更多。

早期的時候,諾貝爾獎委員會,可以以相對論沒有實驗資料加以證明。

相對論雖然從理論上來說,無懈可擊。

但是到了1919年,亞瑟愛丁頓,透過日全食來測量恆星在太陽附近位置的偏轉。

偏轉的角度和愛因斯坦1915年透過相對論預測的完全一樣。

這下有實驗資料來側面佐證相對論的正確。

但是到了1920年的時候,諾貝爾物理學獎依舊沒有辦給愛因斯坦。

這是因為當時一戰剛剛結束,猶太人成為德意志在戰爭中戰敗的矛頭所在。

即便後來愛因斯坦名聲越來越大,相對論有了越來越多的觀測和實驗證明其正確性。

到了1921年,諾貝爾委員會終於抗不住來自科學界的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