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嘗試(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華國寫經濟型別的評論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首先你不能寫的太直白。
因為華國的經濟政策明顯背後有一隻有形的大手在左右,這隻有形的大手並不想讓所有人都知道他要做什麼,以及未來的風口在哪裡。
而你寫的太專業,又會導致曲高和寡,而沒有人去看。
像某證券公司做的宏觀經濟框架研究,每週都會做全球宏觀經濟的各項指數和一定的分析內容,但是關注者寥寥。
不客氣的說嚴肅認真的經濟型別評論是沒有市場的,國內很多財經媒體的資訊來源不過是抄來抄去。國內很多券商的研報資料引用來源甚至是營銷號。
上面的經濟評論家只有靠著往通俗文學領域發展,才能在自媒體時代有一席之地。
延壽藥劑引起的討論波及到社會各個層面。
人類對於活著的渴望是年輕人所難以想象的。
近幾年所流行的不要後代,到一定年紀後自行解決,類似言論都是沒有經歷過真正的生死而發表的片面言論。
即便遇上再艱難境地的老人,真正有勇氣安然赴死的都是少數。
更別提趕上華國經濟高速發展四十年,擁有豐富物質生活和相對豐富精神生活的年輕人。
所謂的到一定年紀自行解決,不過是為了在社交媒體上為自己的論點所找的主觀論據。
在經濟相關媒體間引起的討論大多停留在延壽藥劑的營收規模和利潤上。少有把這件事和全球的供應鏈重組結合起來的。
大家對於藍星科技發展重新進入一個快車道的感知沒有明顯到大腦意識層面,能夠看出這一點的畢竟是少數。
在潛意識裡,給藍星人民帶來的投資上的信心卻是存在的。
科技的發展才能真正意義上帶來生產力的進步,解放生產關係。潛在對技術進步有良好預期,讓人們產生出對未來的樂觀預期,進一步導致大家敢於消費、投資和創業。
如果對未來是悲觀預期,經濟會陷入滯漲進而蕭條。但是現在魔法帶來的改變產生的良性迴圈,將藍星本來該發生的滯漲往後延遲了。
鄭理或者說梅林的到來,一個起碼守序的法師形象讓人們對於魔法的到來接受的很快。
當然這和這些年好萊塢文化席捲全球也有關係,人們渴望超能力,厭倦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哪怕魔法離他們很遙遠。
就像被困在蘋果的羅舒,即便他幾乎不可能成為魔法師,但是他依然覺得有魔法的藍星要比魔法出現之前好得多。
起碼有希望。
更關注延壽藥劑的是學術界。
下一期即將發表的柳葉刀被學術界譽為最受期待的一期柳葉刀。
科學家們最關注的的問題是臨床實驗是如何設計的。
延長壽命是一個非常難證明的概念。
人類之前研發的延長壽命的方法,大多都只是從某一指標出發,自認為的延長壽命。
或者乾脆就只是改善身體健康。
比如端粒,科學家發現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端粒會縮短。但是減緩甚至直接停止端粒縮短的現象,是否代表延長壽命呢?
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壽命的決定因素並非只有端粒這一個指標,甚至端粒縮短也未必代表著你的壽命會縮短。
網際網路時代研究人員們往前追溯上百年,建立了長達上百年曆史的資料庫後,發現醫療手段的進步、行為的改變和環境的改善能夠有效延長壽命。
這一發現還要追溯到1996年阿美利肯國家老齡化研究所資助的某項研究。
距離現在已經快過去三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