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真正的大佬(第1/2頁)
章節報錯
姜炎的位置和視野都要比董文序更高,他對自己的能力和可以實現的作用有準確的估計。
但是很多事情又不能展開來告訴董文序,姜炎只能透過命令帶一些勸導的方式讓董文序按他的要求去做。
姜炎也能很強硬的逼迫,只是他不喜歡這樣幹。
“你知道我們國家每年大豆的進口量嗎?”
董文序直言道:“很多,幾千萬噸吧。”
他是農業轉基因方面的研究員,對產業只有粗淺的認識。
姜炎回答道:“我們去年進口大豆量在一億零三十三噸,高度依賴進口。實際上我們本地大豆種植面積並不算低,去年全年種植面積達到了1.48億畝。”
“但是為什麼大豆產業如此依賴進口?”
這個董文序很清楚,基本上每年農業研究的行業大會都會討論這個問題,他多少也清楚:
“因為跟阿美利肯或者南美的國家相比,華國的大豆畝產太少,種植成本太高。”
姜炎繼續道:“是的,但是即便我們大豆的畝產低,成本高,還是要自主生產,你覺得是為什麼?”
國內對大豆種植的補助是比較高的,從2016年起玉米每畝補助在100元,而大豆每畝的補助在200元。
董文序:“避免當出現斷供的時候,我們能不被卡脖子。”
華國很多產業都要受到海外的桎梏。
像這些年的半導體是說的比較多的。
如果半導體封鎖,其實也就還好,起碼不會影響社會的正常運轉。
但是糧食嚴重依賴進口,被封鎖那就是大問題了。
大豆進口到華國,豆腐之類的豆製品只是很小的用途,最大的用途還是兩塊:榨油和養殖。
大豆榨油後剩下的豆粕粗蛋白含量超過百分之四十,是上好的飼料成分。
姜炎繼續問道:“那現在百分之二十不到的國產大豆率,能保證不被卡脖子嗎?”
物資短缺產生的上漲不會是,比如大米比起我們需要的量缺少百分之五,大米的價格就上漲百分之五。
不會是這樣的,而是大米比起需求量少百分之五,價格會漲到百分之五的人買不起大米。
更別說依賴度高達百分之八十多的大豆,大豆斷供帶來的是沒人吃得起豬肉。
董文序搖頭:“不能。”
姜炎:“所以我們做的工作意義重大,這也是我來這裡工作短期最重要的任務。”
“培育出適合華國東北土壤環境的大豆種子,我們可以使用轉基因和雜交技術結合培育。”
“做好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董文序一直從事科研,欠缺社會經驗,但是不是傻,特別在數字時代資訊互動是非常快的。
他不知道姜炎身份,心裡覺得對方在畫餅,還把這個餅畫的如此高尚:
“好的,我先去對這些大豆細胞進行基因測序,然後再研究其性狀的差異。”
“但是我還是有一點想問一下。”董文序起身往外走後又回頭來問道。
姜炎抬起頭:“你直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