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自動駕駛和腦機連線技術的歷史遠超人們認知(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動駕駛的概念很早就提出來了,直到深度學習演算法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人們才看到自動駕駛落地的可能性。
上世紀20年代,人們就發表過關於自動駕駛的展望和實驗。
其中關於自動駕駛的探索從上世紀到今天從未停止過,只不過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才真正進入大眾的生活中。
(勉強認為現在的輔助駕駛算是以前概念裡的自動駕駛)
1936 年 7 月 28 日阿美利肯《先驅政治家》雜誌中展示了遊行中的遙控車,由福特T型車改的遙控車。
後來到1958年5月《大眾科學》雜誌刊登了試驗跑道上的自動駕駛汽車。
第一輛能真正自動駕駛的汽車則出現於1980年代,當然這種自動駕駛是特定環境下的自動駕駛。
深度學習架構讓自動駕駛發展迅猛。
腦機連線其實很好地規避了一些風險,相當於自動駕駛系統負責常規狀況下的汽車操控,人類的大腦只負責應激反應,在特定情況下控制其緊急剎車即可。
但是這種自動駕駛離落地最大的障礙是權責劃分。
現在市面上的自動駕駛汽車,宣傳的時候按照自動駕駛來宣傳,像特斯拉,但是一旦出了事故,它就是輔助駕駛了。
此前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曾經發生過自動駕駛的Uber汽車撞死一名穿越馬路的行人。這是藍星首例自動駕駛汽車導致人類死亡的事故。
Uber和肇事汽車品牌Volvo並沒有承擔對應責任。
一旦有了L4以上的自動駕駛,那麼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那麼責任就應該是汽車廠商承擔。
而且科創生物的腦機連線識別準確率只有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的識別率在手機上使用沒問題,你點錯了不會怎麼樣。
在汽車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準確率又太低了,因此汽車廠商大多興趣寥寥。
科創生物在姑蘇的高新園區CBD買了兩層樓作為本部所在,高層和行政人員一般在CBD,研發和生產人員在研發生產一體化基地。
科創生物選的CBD在金雞湖邊,站在落地窗邊上就能俯瞰金雞湖,落日下的金雞湖泛著金色的餘暉。
程鋼在自己的辦公室等候前來拜會的花為副總裁任勇,任勇是花為手機大中華區的負責人。
此時他對於自己之前答應雷君來科創生物任職感到無比的慶幸,這是他職業生涯的一次飛躍。
“程總,非常感謝你們科創生物為我們花為謀到一條出路,有了腦機連線晶片,花為手機可以說是有了一線生機。”
科創生物此時已經完成了與花為、大米、OPPO、VIVO四家國內主要廠商的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