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道大使當然屬於裴遠。

隴北道則交給了劉再升。

曹元忠的左相則交給了張希崇。

軍事上,張昭把憾山都分裂成左右羽林衛,憾山都縮小到一千人的規模,作為張昭身邊最貼身的武力。

增設大同鎮、靈武鎮、定遠鎮和豐安鎮,大同鎮在夏綏,靈武、定遠在朔方,豐安在隴北。

原本的瀚海、鷹揚、玉成、武威、雄武五鎮照樣屬於歸義軍。

新增的大同、靈武、定遠、豐安四鎮則屬於朔方軍。

軍使一職仍然不設,由張昭臨時選派,稱為充歸義軍使或者充朔方軍使。

與此同時,張昭借鑑宋朝武官五十三階制定的涼國武官制度,基本上也出爐了。

這玩意最初的設立,就是為了解決五代武官只重財貨,毫無榮耀問題的。

不得不說,其實很好用,只不過老趙家最後給弄偏了。

而要說在這場張昭自立的事件中,最高興的還是嫡母奉天公主。

她親自領著張昭,帶著宋氏,三個人進入了張家的社稷宗廟。

由於張昭還存了用獨立建國這事來跟石重貴討價還價的心思,所以壓根就沒有追封三代先王。

但奉天公主知道張昭最後的理想,是開創一個大一統王朝,是以只剩下三個人後,就盯著張昭,毫不客氣的發問了。

“三十年前,我嫁到你們張家,那時候你父親剛剛奪回權力,春風得意馬蹄疾,多好的少年郎啊!”

奉天公主的眼睛裡,射出了思念的神色。

“一晃到現在,他都已經故去二十六年了,可我仍然覺得,大郎好像還在我身邊一樣。”

說著,奉天公主把張昭拉到張承奉的神位面前跪下。

“你準備給你父親,上一個什麼諡號?”

張昭這才知道,奉天公主是來給張承奉要諡號的。

她可能察覺到了張昭對於張承奉沒有太多的感情,加上張承奉導致家國傾覆,實際上是很失敗的,奉天公主害怕張昭不給張承奉一個美諡。

古人,特別是君王,還是很看重這個的。

遙想當年,楚成王可是為了一諡號,硬是挺著,被砍的鮮血淋漓都不閉眼睛的。

宋氏臉上並未出現多少波動,嫁給張承奉不是她願意的,張承奉也沒給她多少歡樂,反倒是驚嚇和壓抑要多一些。

所以並不像跟張承奉琴瑟和鳴的奉天公主那樣,懷念那位早逝的白衣天子。

“不如廟號上莊,諡號曰肅,稱莊宗肅皇帝!”

諡法上解釋,武而不遂曰莊,屢徵殺伐曰莊。

在張承奉這算是個中偏下的諡號,而且還真符合屢啟戰端,但最後都沒打贏的張承奉。

歷史上用這個諡號最有名的兩人,就是楚莊王和後唐莊宗李存勖。

兩人都是能征善戰,但楚莊王死後楚國就大亂,李存勖甚至都沒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