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血脈的共情(六千多字二合一,算是補更一章吧!)(第1/4頁)
章節報錯
陣陣讀書聲傳來,位於涼州河西衙門的涼州州學內一片朝氣蓬勃,這是範質在涼州最喜歡的地方,每日他都要到此遊玩一番。
自大唐衰亡以來,各地州、縣兩學基本就處於被廢棄的狀態。
州學、縣學的基本廢棄,帶來了國家文治上的極大缺失,反應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科舉。
後唐一朝,開科舉的次數少不說,開科時間還不固定,錄取的人數那就更少了。
範質中試的那一年,進士僅僅取了八人,而這已經是歷代最多了,很多時候基本就只取一個進士。
這別說像明代那樣搞什麼二甲三甲,連狀元、榜眼、探花都湊不齊,因此五代也沒有狀元、榜眼等稱呼。
而且範質還發現,這個小小涼州書院的設定,竟然還十分齊全,三禮、三傳、三史、明法、明算都有設立,只是免去了專門研究某一經的學究科和以研究道法為主的道舉科。
不過,範質聽完了一卷《春秋穀梁傳》後,眉頭皺的都跟黃土高原差不多了。
雖然大體上沒錯,但小方面的錯誤,簡直不要太多,理解方面也有偏差。
看來河西之地淪於胡塵百五十年,文華方面的破壞確實很大。
“某見天使在搖頭,想來河西儒生的水平,一定是不容樂觀了!”
範質正在搖頭,冷不防被後面一個聲音嚇了一大跳。
他勐地回過頭向後面看去,只見張昭帶著慕容信長和李存惠站在了他身後,三人都是一副書生打扮,與州學中的學子並無多少區別,張昭還拿著一把摺扇,故意做出風流公子的模樣。
呃!範質稍微有些尷尬,不單是因為剛才搖頭被張昭看見了,更是因為張昭這身打扮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這位張司空到底是從哪學來的拿把摺扇當做風流樣子的啊?
在範質看來,風流沒多少,倒是有股濃濃的,怎麼說呢,如果他知道殺馬特這個詞的話,張昭現在這身打扮,在範質看來,就是一股濃郁的,化不開的殺馬特非主流風格。
張昭當然不會想到範質竟然對他這份打扮不感冒,他還以為範質被他的話嚇愣住了,只能繼續自己介面說道。
“倒是讓天使見笑了,朝廷棄河西不顧百五十年,某雖有心使其歸漢,無奈也不過是一介武夫,能做的有限,敢問天使,中原可有飽學之士願到河西來嗎?”
範質這才知道張昭有些誤會了,不過他更吃驚與張昭的話。
“傳旨既以完畢,僕萬萬不敢當司空天使之稱,敢問司空,為何要有此一問?
如今天下紛亂,當仰仗武功安定四方,飽學之士何如一驍勇戰將?”
張昭頗有深意的看著範質一笑,“你我年歲相差不多,君略長某一些,不如我們就以兄弟相稱吧。
範兄可知,平亂世要靠武功,可是治亂世,建盛世,可不能全靠武人,自古就沒有馬上打天下又能馬上坐天下的道理。
而且在某看來,何必把文武區分的那麼清楚,武士未嘗不能習文,文士何嘗又不通曉兵事。”
範質輕輕點了點頭,在他心裡,能說出這些話的,就是一個合格的人主了,不過這玩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太難了。
其實在中原無論梁、唐還是各地國主,誰都想提高文人的地位,因為這樣他們的地位和安全也才更有保障。
本朝莊宗甚至都到了給伶人也封官來將水攪渾的地步,不過最終還是成了興教門上一把枯骨,當然,他這會不會交淺言深來跟張昭討論問題。
“司空所言甚是,是某偏狹了!”範質一副不好意思我說錯話了的表情,張昭臉上的笑容則更加玩味。
看樣子,這傢伙大機率就是歷史上的範質沒錯了,官宦世家出身,中過進士,出任過縣令,還年紀輕輕就這麼油滑。
這些所有的特徵,都指向了歷史上那位辜負了郭榮的後周託孤宰相。
不過呢,其實他也沒多少辦法,在這個武士就是天王老子的時代,趙匡胤已經拉攏了大部分禁軍要造反,範質不從,也不過就是搭上全家性命而已。
而且這人雖然膝蓋有點軟,但能力是非常強的,從石敬瑭到郭威、郭榮,都對他讚不絕口。
無論起草文書,處理政務,安定地方,都有成為一代名臣的實力。
特別是他主持編定了後周《顯德刑律統類》,後來宋朝的《宋刑統》就是根據此書得來,對後世影響極大,更是張昭目前缺乏的法律方面高才。
想到這,張昭親熱的拉著範質的胳膊,“今日正好有空,不如我與範兄把臂同遊,某做個嚮導,帶範兄看一看某這新建的涼州州學。”
說完,也不管範質同意不同意,拉著範質就走。
涼州的州學,實際上就是用河西節度衙門的房舍,在修繕涼州城時改建而成。
大約佔了全衙門地盤的三分之一左右,足足有一百十幾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