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誠頓時爆發出了激動的歡呼聲:“耶!我學會啦!我終於學會啦!”

但馬上,他才想到嚴帆也在場,所以很快將歡呼聲收起,一臉緊張地看著大師兄,生怕遭到大師兄的責備。

而嚴帆顯然沒有在意小誠的歡呼,只是目光灼灼地盯著凌志:“所以,這就是炸清打法的訓練方式?”

凌志笑著搖了搖頭:“嚴師兄誤會了,我並沒有考慮過將炸清打法納入到訓練流程,更何況,它究竟有沒有訓練方式都還尚未可知。”

“我只是今天有點靈感,讓小誠幫我做個實驗而已。”

嚴帆深深地看了凌志一眼,轉過頭,盯著球檯上的散亂局面,沉默不語。

儘管在一上午的練習過程當中,凌志讓小誠隨便打,並沒有設定太多規則,但嚴帆還是能敏銳地察覺到一些東西。

比如,小誠知道凌志會在紅球或白球入袋以後,在下一次嘗試中往檯面上多加一顆紅球。

所以小誠也會在嘗試的過程中格外留意檯面上所有球的行進線路,他不會真的隨便打,而是會在每一階段的幾次嘗試中下意識調整白球擊打紅球的薄厚度,以追求紅球入袋的線路。

“所以呢?透過這個實驗,你有發現什麼嗎?”

嚴帆順著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凌志抱起雙臂,五官皺成一團,顯得有些為難。

“如果不方便說,就算了。”

“不,沒什麼不方便說的,我只是在想,究竟該怎麼表達。”

思忖片刻後,凌志索性放棄了直接說明,轉而看向了那個充滿著希冀眼神的小小身影:

“小誠,剛剛在練習的時候,我讓你記住白球和紅球的行進線路,感覺怎麼樣?記得住麼?”

聽到這個問題,小誠的眼神猛然一滯,隨後尷尬地撓了撓頭:

“那個,凌志哥哥,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挺好記的,後面球越來越多,我就把這茬兒給忘了。”

凌志簡單點了點頭,並沒有責怪小誠的意思:

“果然,跟我想的差不多。不過我猜,即便你不忘,在臺面上的球超過5個的時候,想要記住所有球的線路,恐怕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一旦球多了,線路就變得不確定。”

凌志再次看向了嚴帆:“不確定的原因,當然在於球與球之間會發生碰撞,這一點,嚴兄是否認可我說的?”

見嚴帆點頭同意,凌志繼續道:“在物理學裡,有一個定律叫熵增定律,大致意思是,隨著空間中的分子數量不斷增多,就會越來越傾向於無序狀態。”

“類比到檯球上,可以理解為,當桌面上球比較少的時候,我們能把握住每一顆球的行進路線。”

“但如果球的數量多到一定程度,每一顆球的狀態就不太好把握了,這或許就是檯球桌上的球熵定律!”

嚴帆皺了皺眉:“你說的我都懂,但這有什麼用?這不是理所當然的麼?”

“沒錯,正因為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一直以來才會被我給忽略掉。”

凌志接道,

“嚴兄想想,假如檯面上的紅球是散亂狀態,那1顆紅球的運動,不足以招致所有紅球跟著動。這樣一來,檯面上引起的變化就很有限。”

“但如果一開始,就像我讓小誠剛剛做的練習那樣,所有的紅球都聚在一起,那麼只要有一顆紅球動,其他紅球都會被跟著帶動!”

“過去我建立的模型,想將開球后每一顆紅球的狀態都刻畫準確,現在想想,這樣有些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