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所謂奸臣,金陵書院!(第1/3頁)
章節報錯
那答案就只有一個了。
李林甫不是沒本事處理,而是他根本就不想處理。
既然這樣的話,那李林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很值得玩味了啊。
往好一點揣測的話,他只是不想得罪江南計程車紳集團,所以袖手旁觀。
往壞的方向揣測的話,他可能不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更是加害方的主要首腦之一!
一個猜測在項燕腦海中形成了。
李林甫到了江南之後,先主持了河道修整之類最緊急的問題。
但把這些最急迫的問題處理之後,他就停滯了下來。
他在主觀性地讓事情保持在一定程度的“壞”的狀態上。
目的就是為了不讓老百姓輕易從天災中緩過勁來。
之後配合大規模降低施粥質量,人為抬高糧價等手段,讓老百姓走投無路。
最終把老百姓逼到只能賣房賣地、賣兒賣女的地步。
把老百姓逼到不這麼做就根本活不下來的地步!
而將老百姓逼到絕境之後。
他們又是掌握了絕對的議價權的。
在交易中他們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
假設平時需要一百擔糧食才能買下來的地,這個時候他們就只給五十擔糧食,或者更喪心病狂的二十五擔糧食。
走投無路的老百姓能怎麼辦。
你不賣,你餓死了那地還是人家的。
你賣了,那你就只能拿著五十擔,甚至二十五擔的價格走。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百姓們就紛紛失去了手中的地。
而所有的地主豪紳、貪官汙吏們就賺得盆滿缽滿!
更甚至的情況是。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老百姓手中的地瘋狂貶值,很多平時不是貪官汙吏的官員,都會忍不住拿出平時那好不容易攢出來的積蓄,瘋狂下場買地。
畢竟他們不買其他人也是要買的,有便宜不佔王八蛋啊。
更何況與其便宜了那些混蛋,還不如便宜一下我。
那些畜生只給人家二十五擔糧食,可我能給六十擔啊,我這也不就算是在做好事了不是。
如此發展下去。
最終的結果是。
整個江南,官場、士族、地主豪紳都是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