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長史到項燕的辦公房間後,項燕把全域治瘟的大方向想法給他說了說。

然後便讓他帶著手下的人完善細節,拿出一套能推行下去的方案來。

方案給項燕看了沒問題之後,就可以蓋欽差和金陵刺史的雙印,下發給江南道全境執行。

“劉大哥,我這邊有個事要你辦一下。”

金陵長史得了命令離開後,項燕對劉衍說道。

“現在糧價和瘟疫的問題大體都算是解決了。”

“但如何讓災民全體復工復產的問題還沒什麼眉目。”

“這樣吧,你把我們在餘杭賣糧得到的錢和朝廷下發的賑災款餘款給算一下。”

“留出一部分之後全民喝藥我們需要負擔的費用。”

“剩下的錢全拿去買種子吧。”

“過兩天我們就開始免費發種子。”

“有了種子百姓們就能重新投入生產,那我們這趟治災的事也就差不多算是做完了。”

“到時候我們就可以一起回京城啦!”

工作已經能看到完工的曙光,劉衍也是精神得到振奮,領了命努力幹活去了。

金陵城內。

隨著李五的出院,欽差設的“隔離區”從今天開始就要結束行使它的職能了。

在“觀察區”內,李五看到之間給他喂藥的姑娘正在用布條做著一些類似傘狀的裝飾物。

他便靠過去問:

“恩公,你在做什麼呢?”

那姑娘聽到李五這麼說有點受寵若驚:

“我可不是你的恩公,我只是做點喂藥的力所能及的小事罷了,可談不上恩公這兩個字。”

“你真要認恩公的話得認欽差大人,他才是你真正的恩人,也是我的恩人,是整個金陵城所有得救的人的恩人!”

“我這不是在做萬民傘嘛。”

“欽差大人是從京城來的,遲早要走的。”

“所以我們大家一合計,可不能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欽差大人走了。”

“在欽差大人離開之前我們一定要做最多的萬民傘!”

“即使做再多都表達不夠我們心裡的謝意!”

萬民傘。

在封建社會地方官離任的時候,百姓為了表達挽留之情,最流行的方式就是送萬民傘。

其意思是說這個即將離任的地方官,日常像把巨傘一樣佑護著這一方的老百姓,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

送得越多越是能表現官員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李五想了想。

“既然你們都在做萬民傘了,那我就給欽差大人立長生牌位吧!”

“等從觀察區出去之後,我就給欽差大人在家裡立起祈求福壽的牌位!”

“我天天燒香磕頭,保佑恩公一輩子福壽雙全!”

那姑娘聽了也是露出笑容,告訴他道:

“等你從觀察區出去,城東那邊在給欽差大人立長生碑呢,有空就過去幫幫忙吧。”

“哎~”李五答道。

劉衍買種子的任務進行得很順利。

但沒想到發種子的任務卻是遇到了極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