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張氏謀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柔妃之前很是猶豫要不要把這個故事告訴齊蓁蓁,為此她還特意詢問過齊老爺。
因為柔妃久在宮闈之中,知曉的自然也是宮中之事,可人心之詭譎難辨,似乎並不適合這個時候的齊蓁蓁知曉,後宮女子爭的不只有聖寵,還有地位和權力。
可是齊老爺的一番話確實打動了她,柔妃還很清楚的記得他說的:
“或許從此刻看這些並不適合蓁蓁,可是從長遠上看卻不盡然吧,我這些日子一直想著皇后娘娘的事情,是什麼讓她對新帝毫無防範呢?是新帝太善於偽裝,這確實是一個原因,可還有別的呢?
我們這些出身大族的總是教些明面上的手段,可是背地裡如何揣測人心,卻也是一門學問。
如果當初皇后娘娘能早早明白這道理,自然會有方法應對,那時候的情勢又不一樣了,所以我只想著讓你多教教蓁蓁這些,讓它知曉人情之複雜,並非是如南定鎮這般大家安居樂業,各安其事。
讓她能夠知曉亦有人為得到更多而不擇手段,這樣它才能有警醒,以後行事都會更謹慎些。”
齊老爺看重齊蓁蓁的聰慧,卻又擔心齊蓁蓁的聰慧,聰慧機敏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意味著你可以比別人更快更深的去領悟一些東西,可是也容易讓人懈怠,自以為有天賦便可盡用,可這世間的萬事萬物又哪有那麼簡單的呢?
既聰慧又敏而好學,如此方能再更近一步,這也是他讓柔妃教導齊蓁蓁宮中事的目的。
柔妃有些憐惜地看向齊蓁蓁,然後柔聲問道:
“蓁蓁若是要你猜的話這件事情背後的推手會是誰呢?明明陛下之前才翻過張婕妤的牌子,可為什麼突然暴怒的處置了對方呢。
陛下並不是一個暴虐的性子,惹了他厭惡的妃子大都只是降為正八品的采女,遷居別宮而居,總還留了一個小主的體面,連打入冷宮的都很少,那為何對張婕妤卻如此的不留情面呢?蓁蓁你仔細想一想。”
齊蓁蓁略微思考了一會兒,有賴於她前世所看到的宮鬥劇,她想了想說道:
“柔姨你說是因為劉昭儀和張婕妤素有矛盾,劉昭儀出身尊貴自然看不上宮女出身的張婕妤,兩人之間爭鬥不休,可很多時候張婕妤總能憑藉寵愛壓劉昭儀一頭,那可能是劉昭儀陷害張婕妤。
具體手段我並不知道,但是一定是皇上很討厭的那種,所以才會下手如此之重。”
柔妃聽後也不點頭回應,只是接著笑問道:“那還有別的呢?以往難道這些人都沒有惹的陛下如此厭惡嗎?那為什麼她們能只是降位分或者遷宮呢?而張婕妤卻是這般呢?
“因為張婕妤的背後沒有母家做照應,她只是一個小宮女,出身很是卑微,不必其他妃嬪出身高門大戶,皇上偶爾總得顧忌一下前朝,而張婕妤則不同,她只能依賴陛下的寵愛。
除了這寵愛之外她一無所有,今日陛下的寵愛可以把她捧上高位,而下一日便可能被人拉下來。”
看到柔妃似乎是很讚許的點了點頭,齊蓁蓁卻還有別的話沒有說出口,以往看宮鬥劇當中為什麼妃嬪在很得陛下寵愛時卻那般熱衷於子嗣呢?
正所謂母以子貴,寵愛到底是如空中樓閣,若是哪日陛下興趣所至來個新人奪寵,她們便也只能獨守深宮了,紅顏未老恩先斷的日子誰都不想有,可是這注定是大多數後宮女子的結局,誰又能獨得君王的偏愛呢?
而等到君恩不在時,所能依靠的不過是兩樣東西,一個是母家的權勢地位,只是困在這宮牆當中,能依傍的又有多少呢?
另一個便是子嗣了,有了子嗣便有了底氣,和皇帝只間也有了牽絆,所以說不管是皇子或者公主總算是有了一個依靠,有時候皇帝會忘記曾經寵過的妃子,可對於子女總還是有些柔情。
劉昭儀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地鬥倒張婕妤,是因為她有身份,出身吏部侍郎的嫡長女,又生得鮮妍明媚,皇上自然會多寵愛她一點。
張婕妤輸就輸在她既沒有地位又沒有子嗣,所能依靠的不過是一張豔麗的容顏,可這不足以保全她,故而張婕妤輸了,這就是原因。
柔妃微微笑了笑,傾城的容顏在柔光當中格外的醒目,當真稱得上一句“美人其顏如玉”,她望著遠處的風景,似乎是有一點悵惘,只聽她淡聲道:
“若是真的如此簡單的話,我也不會特地挑出來同你說,這後宮女子今日還為昭儀為妃,可明日便可能淪落為末等的更衣,這在後宮當中實在是算司空見慣了。
這件事之所以讓人印象那麼深刻,自然是有它的離奇曲折之處,你只知道張婕妤地位不保被活活杖斃,可是半月之後的劉昭儀卻是落得和張婕妤一般的下場,甚至她的母家吏部侍郎府葉盡數抄家處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