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表達謝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修俞淺笑著回了一禮,姿儀甚是優雅,一看就受到了世家良好的教導,
只聽他聲調柔和的說道:“家中老爺和我外祖父相識,亦是至交好友,這點子幫助不必來特地道謝的。
只是那姓朱的並非是好相與的,此時他退卻了,怕是背後還有些不入流手段,還請各位多加留意,若是有事可去外祖父那邊尋我,我自當相助。”
“多謝鄭公子幫助了。”
柔妃和姚氏齊聲道謝,本來她們還不知道該怎麼辦呢,此處又沒有齊二爺和齊老爺他們幫助。
剛才蓁蓁突然出來打那個姓朱的,她們可擔心了,知道蓁蓁是好心,可是兩方實力如此懸殊,實在是有些衝動了。
幸好得到了這位鄭家公子的相助,只是沒想到這小鎮上竟然不比南定鎮那般安定,以後再出來買東西,可得多叫些人陪同了,不然再遇到朱公子那般的可咋辦?
想到這兒的時候,柔妃和姚氏也不欲再停留,他們怕一會兒那個姓朱的又跑過來找事兒。
“蓁蓁,我們暫且回去吧,找你祖父商量一下,看該如何辦,另外和你二伯母也說一下,讓她能夠有些防備啊。”
“好,那我們快回去吧,母親和柔姨你們放心,祖父自然是有方法對付他。”
齊蓁蓁一邊安慰著兩人,另一邊自己的心中也有些發愁,看來不能再只憑著一腔力氣行事了,瞧著對方那麼多的人,若非是得到了鄭公子的幫助,還不知該如何呢。
此後跟著齊二爺學習的時候,要再用心一些,爭取快點兒成長起來,才好保護姚氏她們,不能總是依附於別人啊。
又道謝了之後,齊蓁蓁等人才離開。
鄭修俞卻站在原地沒動,直到他隨身伺候的隨從喊他的時候,這才反應了過來。
其實齊蓁蓁不記得他,可他卻記得對方,他比齊蓁蓁大了幾歲,當初姚氏生下女兒時,他還隨著母親入府道賀過。
之前在鄭家的時候,也聽母親提起過姚氏,據說是個性子極好的,但是太軟了容易立不起來,他原想著受母親教導的齊蓁蓁也會如此,卻沒想到對方倒是個有些手段的。
一想到這兒,鄭修俞不由得有些高看了齊蓁蓁一眼。
又想到了方才的朱公子,他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厭煩,有些人雖然不打緊,可是在旁邊吵嚷也夠煩人心的,他得想個方法讓京中吏部主事府知道朱公子藏身於此才行。
等到了客棧之後,齊老爺還和李太傅在討論,而柔妃和姚氏就先把方才遇到的事情告訴了李氏,李氏也很是擔心的安慰了兩人幾句。
“你們別擔心,父親定然有方法應對的,我新做了些糕點,你們先吃點平一平心中的怒氣,然後再和父親說。”
而聽到姚氏和榮妃講述的事情,齊老爺卻是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又說道:
“說起那朱公子可能你們都不知道,只是這吳知府我卻是知曉的,他本不過一小吏,可卻升官如此之快成了一方大員,只因為他是新帝的舅舅。”
“舅舅?我沒記錯的話,當初新帝的母親分明是個宮女,若是大臣的姐妹,如何能入宮為宮女,而且就算不能冊封為妃的話,應該是個女官才對,怎麼會在那浣衣局侍奉呢。”
李氏和姚氏就在內宅當中,並不知曉深宮之事,不比柔妃入宮多年又身居高位,自然知道這些底細,故而柔妃疑惑地反問齊老爺。
當初新帝的生母如此惹先帝的厭惡,其貌平庸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她出身微寒,根本不夠冊封為妃嬪的資格。
可是卻又偏偏因為那次懷了身孕,受此逼迫下,陛下不得不給了她個極低微的名分,因並非是心甘情願的,因此更加是厭惡她極深。
若是當初有吳知府這個兄弟,她再怎麼說也能冊封個寶林的位分,又如何會在多年之後因著皇后的求情才得以加封呢?
“沒有錯,我知道這件事還是因為敏兒。
敏兒當初沒和你們說她的心事,只和我說了,我知道新帝素來不喜歡自己母家出身不高,所以特意提拔了自己的舅舅,可對方是個沒什麼才幹的,可是他卻依然給對方尋了個縣丞的身份。
後來更是多次的提拔,這件事我觀察到,本來想要跟太子殿下說,畢竟這並不符合規矩,可是卻被敏兒給攔住了,我心疼孫女兒,便也刻意為他遮掩了幾下。
只是沒想到他這麼快就提做知府了。”
李氏乍然聽到七老爺說起她的女兒,有些難過地低沉著聲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