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制令不提,楊堅都快忘了自己的阿弟還在突厥。

想到這,他哪還有什麼閒心思休假,巴不得立刻就飛到漠北,親眼確認楊爽安然無恙!

傳令的近衛軍將政令事牒遞給楊堅並離開後,楊堅急促的對張副將吩咐道:

“速速派信回京,遞交皇后殿下。”

“就稱凱旋宴待我等回京再辦!我軍決定即刻開拔漠北!”

“啊?”張副將驚愣了:

“主帥,您可知我洛陽路三萬將士,傷亡幾多?”

“重傷者近萬!剩餘兩萬不歇上五日十日以治傷,戰力根本連初來時的五成都達不到!”

“主帥大人可要三思!可不能如此魯莽!”

楊堅卻聽不進去般緊皺著眉頭,朝他擺擺手:

“你想多了,我率領大軍不遠數千裡去突厥,並非征戰,而是設法令我阿弟他們也今早班師回京。”

其實,是想親眼確認阿弟是否無恙。但這話只在楊堅心裡腹誹,並未說出口:

“再不濟,行軍總要有人管後勤,傷者盡數後勤即可,本帥不會讓將士們白白去送死的。”

“對本帥,你這點信心都沒有,哼。”

……

漠北。

北海周邊的營帳幾乎未拆除過。

楊爽嘗試跟被俘虜的奴隸交談時,奴隸總是指著北海,發出“貝加爾”、“貝加爾”的叫喚聲。

“原來他們突厥人,把北海成為‘貝加爾海’?”

深夜欣賞滿天繁星時,楊爽如往常一般,苦中作樂的跟唐邕閒聊。

“大漠之中的河流,叫河才合適吧?不過這一望無際的,又像極了想象中的海。”

“誒,唐阿兄也不曾見過海?”楊爽微笑問道。

“我過往一直在鄴城,也就近幾年才被貶謫到了洛陽,自然是沒見過海的。”唐邕一臉坦誠相談的微笑。

楊爽險些脫口而出“等齊國亡後”之類的話,立刻就反應過來將話嚥了回去。

自從從長安向北開拔以來,乾渴這件事就成了北征軍最感到折磨的事。

因此,北海周圍的營帳從未收起過,每每向四周征戰時,將士自行取帶上五日所需的水。

五日之後,必再折返北海駐紮。

而最初,楊爽也擔憂過夜晚會遭遇突厥部落的突襲,更也擔心過不撤營帳會遭突厥部落伏擊。

但唐邕告訴他,突厥人晚上不會出來征戰的,一是因為晝夜溫差太大,雖然白天也很冷。

二是因為突厥人辨別方向時,會先判斷哪個方向是東,隨後才根據“左北右南前東後西”來判斷方向。

而一望無際的空曠大漠上,判斷依據是太陽。

突厥蠻夷並未掌握北斗七星辨方位之法,而中原人看北斗,自漢以來,已看了六百多年!

“待集齊至少二十萬頭牛羊,吾等便班師回京!”

“將牛羊散予百姓!讓大周千萬餘百姓嚐嚐報仇雪恨的滋味兒!哈哈哈!”

“每位百姓能嘗上至少三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