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2頁)
章節報錯
另一邊,楊爽經過幾日行軍後,也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魯莽——
什麼破釜沉舟,堪稱自尋死路才是!
大軍才帶了五日的糧草,五日哪裡足以急行軍上千裡?
馬飼料都不夠,戰馬餓死,人更加要沒了活路!
但他作為主帥,不能露出內心的膽怯。
“一鼓作氣!行將與唐將軍匯合!”
“匯合之時!便是我等大周禁軍為中原百姓報仇雪恨之日!”
楊爽沉了沉心,命大軍繼續向北馳騁。
同時,楊爽解下自己身上的糧袋,對追隨於自己身側的一位副將下令一邊甩去糧袋一邊說道:
“副將,你率領十人改乘我阿兄送來的載水馬,載著水一道,折返銀州,令銀州營將五千石軍糧運至陰山南坡,以備不時之需。”
副將聞聲,不作多想的點頭領命,即刻牽馬調轉馬頭,招呼十名將士停下奔襲,轉而朝大軍的尾後折返而去。
……
次日,唐邕天還沒亮時就率部出來偵測地形,根據自己以往在漠北的經驗,判斷著一些情況。
冬季剛過,以及常年的乾旱,使眼前這一帶幾乎常年寸草不生,這也意味著,這非適合牧養牛羊的區域。
大軍還需繼續,向北開拔,方能殺到突厥蠻夷的聚居部落。
唐邕率領一眾前哨,方偵測不多時,遠處就傳來低沉又規模浩大的震動聲。
一眼眺望過去,唐邕知道,是楊爽率部過來匯合了。
“太好了,楊將軍心細,如此規模的大軍,定還有富餘的水和糧草。”
偵測的將士早就在為見底的糧袋發愁了,瞧見友軍終於到來,這幾位將士即刻跨上戰馬,朝奔襲而來的大軍匯合而去。
“唐將軍!”楊爽滿臉豪邁的躍下馬,與唐邕來了個碰肩禮:
“楊將軍,敢問大軍糧草還有幾日的?我等先行軍提前了五日出發,眼下水和糧草已瀕臨耗盡,最多還能撐上兩日的。”
“且先行軍雖有唐將軍統帥,可兩萬將士畢竟常年於洛陽,從不曾來過漠北,大多都因氣候不適和寒冷,有些水土不服,若是再餓著肚子,恐將損傷士氣。”
洛陽都尉的一席話,讓楊爽頓時更加壓力山大,但他沒有表露出來,反而露出緊緊蹙眉的鄭重:
“此行是為了叫突厥嚐嚐被燒殺擄掠的滋味的!若無破釜沉舟之底氣!何談勝過常年遊弋於如此荒蠻之地的突厥蠻夷!”
“水土不服?我中原人沒那麼嬌氣!”
一席有些莫名的訓斥,讓這都尉一時懵懵的說不出話來。
楊爽轉而不悅般說道:
“我軍已將行軍糧草,盡數留在千餘里開外的陰山南坡了!”
“水倒是有,缺水的自行去取!”
說罷,楊爽對唐邕招招手,二人單獨朝營帳走去。
楊爽暗暗慶幸阿兄追上來過,給自己送來了堪稱雪中送炭的三百匹各馱著百餘升飲水的戰馬。
“從前只在史書上聽過,自古以來,中原的北疆便於陰山戛然而止,如今從周國境內縱穿陰山,總算是切身知曉其間緣由了。”
“陰山,乾旱、缺水、寸草不生,且還地形複雜險峻,哪怕就近有銀州為後勤,來往一趟通常也要至少六日。”
“不過,你真的將糧草放在陰山南坡了?”唐邕一聽這話,就聽出了端倪。
楊爽不得不坦誠道:
“本想以破釜沉舟之心,在塞北大漠大殺四方,結果……”
“這一路奔襲而來,親眼所見了,才知自己有多魯莽。”
“以為突厥蠻夷能做到的,我中原人亦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