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已久的世界奇觀米羅神殿,終於在主巢二環的空地上,開始建造了。

《文明末日》這個遊戲,地塊採用的是經典六邊形,以主巢為中心,相鄰的地塊6個,被玩家戲稱為一環,隔一個地塊相鄰的,自然就是二環,以此類推,還有三環、四環。

目前,用於建造奇觀的地塊上的叢林剛剛被砍伐完畢,天災平民忙碌著,正在為奇觀打地基。

從地基的規模來看,這個世界奇觀的佔地面積相當嚇人,將會是一個和主巢不相上下的龐然大物。

米羅神殿的工程規模是1440單位。

工程規模的1單位,代表著100個人工作一天的工作量,也就是說,100個人建造米羅神殿,需要花1440天才能建造出來。

以此類推,100個人花1440天能建出來,如果投入14萬人,只用花1天就能建出來。

放在現實裡這當然不可能,但這畢竟是遊戲,邏輯被簡單化了。

陳楓現在手頭只有600多人,雖然他的食物產出很夠,讓人口自然增長,預期最高能達到1200人口後才開始放緩,但1200人口即使全部投入建造,也需要120天才能完工。

他也不能將全部人口都投入建造奇觀,孢子農場不維護啦?科技不解包啦?

如果全部人手投入建造,他的科技研發進展就會陷入停滯,也會影響領地產出。

他計算了一下,最終平衡了一下:抽出一半的人手,進行奇觀建設。

目前是300人投入奇觀建設,預計480天完工。但是人口在不斷增長,預計3個月後人口就能增長到1200的峰值,到時候建設就很快了。

如果將工人數量始終維持在總人口的一半,預計大概只需要300天左右就能建成。

300天時間,也只不過滯後了不到2萬點研究點,換來的是永久性的四分之一食物產出加成,這完全值得。

多出來的這四分之一食物產出,就當下而言,就等於多出了300個人口,也就是30點研究點,還是永久性的。

即使從此人口不增長了,只需要2年時間,現在滯後的研究點就可以追平,更何況以後,它帶來的人口收益會越來越多,以後都是隻賺不虧。

到了中期,隨便研究一個小科技,都是大幾萬的投入,更別提後期了。現在花一年時間好好打基礎,是為了今後的發展早作準備。

過了幾天,奇觀的建造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一切安定。

陳楓終於空出手來,去進行他針對智人部落的下一步計劃了。

他考慮再按次序將剩下的三項技術依次傳授給他們,等到那個時候,這個部落應該能成功進入奴隸制時代。

等到那時候,他就可以考慮跟他們建立主僕關係了。

雞已經養肥,是時候讓它下蛋了。

……

此時,在望月的智人部落內,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望月將主宰賜予的陶罐抱回來後,這個罐子在整個部落內轉了整整一圈,部落裡所有族人都抱著它瞧了一遍。

每個人接過這罐子後,都先是大眼瞪小眼地看了一陣,用手指肚在罐子上不停地摩挲,然後長大嘴巴,像猴子一樣呆滯地把它傳給下一個人。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奇怪的材質,它的外表如此圓滑,就如同河裡的鵝卵石一樣,同時具有鵝卵石的流線型,偏偏又是空心的,外表的一層皮如同蛋殼一般。

這種物品即使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件了。

無論怎樣的石頭,即使給之以雷電、加之以洪水,也無法再塑造出第二個這種東西。

因為首領告誡過,這東西非常脆弱,所以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唯恐把這看上去脆弱又堅實的物體弄壞了。

在所有族人傳遍一圈後,終於有族人恭敬地到望月面前,低頭問:“族長,請問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