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畜牧、製陶、挖礦、弓箭,是一個文明最基本的五項科技,沒有這五項科技,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區別不大。而一旦解鎖這五項科技,人類就真正成為萬物之靈,凌駕於百萬生命之上。

陳楓當然不會指望他們一次性把這五個科技學全,他打算先從先從種田開始。

農業幾乎是所有農耕文明的起點,或者更極端地說,是所有能實現科技進步的文明的起點。

遊牧文明靠放牧是無法建立起現代的文明體系的,居無定所的社會形態,導致難以形成技術積累,不靠掠奪、貿易或者征服,他們永遠也無法實現技術進步。

所以遊牧文明的性格,大多剽悍而殘暴,缺乏商業文明的變通和農耕文明的樸實,不是搞研究的好材料。

望月他們這種叢林中的智人部落,因為地理條件實在太差,科技樹很容易點歪,靠自身發展,最好也就是阿茲特克那一水了。

阿茲特克也是個奇葩文明,又是人牲祭祀這種黑暗恐怖的神權統治,在對抗外來者時又缺乏韌性,西班牙人來了一推就倒,在對抗侵略的表現上還不如北邊的印第安遊牧民。

他可不想智人部落變成那樣。

陳楓第一個傳授智人部落種田技術,就是為了先把他們文明的個性給定下來,讓他們在勞動中形成勤勞樸實的文化,這樣以後進入古典時期會快一些,也比較容易控制。

在一般情況下,海島這種叢林遍佈的地區,會形成刀耕火種的農業形態。

所謂刀耕火種,就是用先將叢林中的樹木砍倒,然後一把火燒掉,在空地上種養糧食,燃燒形成的草木灰可以提供肥料。

只不過,因為這種種植方式很粗放,再加上雨林氣候多雨水大力沖刷,田地的肥力流失很快,往往一塊地種上一年,土壤肥力就消耗殆盡了,就得另外找一塊地重新開始,堪稱農業中的“遊牧”,打農業游擊戰。

如果是刀耕火種的話,那讓智人部落種地就沒意義了,陳楓絕對不會容許他們使用刀耕火種。

他給智人部落挑的領地瀕臨河流,只要進行合理的規劃,精心打理,並且實行輪耕輪作,土壤的肥力能得到很好的保持,一塊地至少可以種幾年甚至十年。

等到智人部落發展起來,還可以種植香蕉、咖啡豆,如果找到水熱條件好的地塊,還可以種植甘蔗。

更何況,智人部落的領地旁有一處野生水稻,這說明種植水稻是完全可行的,說不定還能發展出占城稻那種優良品種。

如果土壤的肥力實在難以保持,陳楓不介意劃出一個地塊,興建孢子農場,讓智人部落採伐植物給農場提供養料,他則開放孢子的收割權給他們。

很快,一個關於種田的五年計劃,初步在陳楓腦中形成了。

他首先將改造農田、種植作物的知識傳授給瞭望月。望月現在對主宰已經是言聽計從,不管主宰說什麼,他只管記下來就好了。

接下來五天時間,望月一直跟從主宰學習農業知識,而在這五天內,智人部落也脫離了瀕臨滅亡的局面。

在望月的“指引”下,他們收割野生水稻,並且發現了稻米這種新食物。使用投石索後,周圍的禽類和小型獸類都遭了殃,狩獵隊伍收穫頗豐。

望月又以“神靈託夢”的名義,帶著一些族人,在領地河流的附近進行開墾整地,將挑選過的水稻種子撒入地裡育苗,又將燒過的草木灰蓋到這塊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