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林頓鎮(第1/4頁)
章節報錯
公曆1448年2月10日,帕維亞城中,五方勢力開始談判。
與憂心忡忡的約翰相比,以撒認為,這次談判還是大有希望的。
斯福爾扎是個聰明人,不會因為憤怒而喪失理智。
他想要的,不是一個飽受戰亂,殘破不堪的米蘭。
如果斯福爾扎和蒙費拉託執意開戰,最終只能便宜了旁觀的威尼斯和薩伏伊。
現在的強勢,只不過為了爭取更多的籌碼罷了。
以撒趁著這個時機,最後招攬了一波人才,可惜成果寥寥。
2月15日,五方勢力暫時達成停戰協議。
斯福爾扎加冕米蘭公爵,威尼斯獲得米蘭東部幾個小鎮和部分商品的貿易特權。
約翰四世獲封帕爾馬公爵,向神聖羅馬皇帝效忠。
幾方約定,五年內,不得再挑起爭端。
由於神聖羅馬皇帝始終拒絕敕封斯福爾扎米蘭公爵的頭銜,幾方勢力並沒有達成進一步的共識。
斯福爾扎並沒有放棄對帕維亞等城的宣稱權,也並沒有承認約翰四世帕爾馬公爵的頭銜。
可以說,這並非和平,只是五年的停戰。
不過,這五年的停戰,是大家都迫切需要的。
公曆1448年2月20日,在教皇和皇帝使者的見證下,約翰四世正式加冕帕爾馬公爵,建立蒙費拉託——帕爾馬聯合公國。
公國下轄蒙費拉託,帕維亞,皮亞琴察,帕爾馬幾座大中型城市和周邊的土地。
在以撒的鼎力支援下,這次米蘭繼承戰爭的勝利不僅解決了蒙費拉託的生存問題,還使其從一個人輕言微的小型國家變成了一個能在北義大利說上話的中型政權。
加冕結束後,約翰和以撒簽訂同盟條約,約定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停戰協定簽訂後,新任的米蘭公爵罷兵回城,籠罩在整個北義大利的戰爭陰雲暫時消歇。
五年後,也許用不到五年,積累的矛盾和仇恨會集中爆發。
下一次,戰爭將更加激烈。
對於以撒而言,這次戰爭收穫頗豐,自己陸陸續續向蘇爾特港和南部的綠洲中遷移了三千餘名義大利流民,向海外領地遷移了將近一千人。
作為平衡,以撒又將自己領地上新的一批死硬伊斯蘭教徒賣做奴隸,空出地方,供流民居住。
此外,以撒的軍隊在北義大利搶劫了整整三個月,不好帶走的牲畜全部賣給約翰公爵,能裝走的金銀細軟大部都流進了以撒的腰包。
這次戰爭,讓以撒匱乏的腰包重新鼓了起來。
……
蘇爾特大公國,聖約瑟蘭執政區,林頓井。
三年前,這裡還不叫林頓井,只是一處季節性水坑,部落民們稱它為阿爾康泉。
每年秋冬季,地中海的水汽化作降雨,使這裡聚滿泉水。
附近的部落會趕著羊群和駱駝,在這裡紮營,進行一年一度的交易大會。
交易的物資有限,多是一些馬駒駱駝崽,糧食和鐵質用品。
這裡什麼都缺,但是不缺食鹽。
部落老人常說,口裡沒味了,就去旁邊的石頭上舔一舔。
每隔幾個月,富裕的部落貴人們會前往埃姆蘭綠洲,尋求享受。
窮苦的部落民和更加卑賤的奴隸只能替部落貴人服務,繳稅——徭役——戰爭,來回折騰,直到空蕩蕩的生活戛然而止。
這裡的部落就過著這樣簡單的生活。
直到蘇爾特大公國和聖約瑟蘭執政區的相繼建立。
來自米斯特拉斯的工程師林頓觀測了泉眼和附近的土壤,認定這裡一定可以打出儲水量豐富的大型水井。
當時,附近的所有部落紛紛阻撓,將自己的生命之泉團團圍住,不容他人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