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們還是學生(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安石那嘚瑟的目光,司馬光當然察覺到了,但是性格沉穩的他,還是繼續遵守這課堂上的紀律,沒有噴回去,但他心裡其實是很不爽的。
而且不僅僅是他不爽,其它的老夫子也都非常不爽。
之前張斐在說法家時,他們都表示非常認同。
是的。
你說得沒錯。
就是這麼回事。
哪裡知道,最後張斐來了一招回馬槍,直接戳中儒家在政治中最重要的信念。
保守。
逝者是最偉大的,而曾今的時代永遠是最令人嚮往的。
這與法家追求發展是截然相反的。
也是二者短兵相接的戰場。
往往出現變法,法家學說就會重回朝堂,然後就被儒家一番老生常談給噴回去。
要變法,必然是要用到法家的手段,可法家自身問題太多了,儒家可以換著角度去噴。
王安石現在就面臨這種情況。
然而,張斐的這一番話,卻引起了激起學生們興趣。
這王安石變法,就是現在最為火熱的話題。
在法制之法出來之前,他們天天在議論此事。
上官均就直接反駁道:“治國之道,在於實事求是,誰都希望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相信司馬學士也非常樂於見到,可事實就是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就拿均輸法來說,本質不就是國家侵佔商人的利益麼,此與商鞅、韓非子所為,也不過是農變成商而已,有何區別?”
這一番話,立刻得到在場不少人的支援。
蔡卞眉頭一皺:“此言差矣,均輸法乃是對症下藥,意在節省國家損耗,改善財政的同時,又打擊那些奸商囤貨居奇,一舉兩得,何錯之有。”
上官均不屑一笑:“這不過是法家慣用的招數,當年商鞅可也是這麼說的,意在打擊貴族,獲取田地,拿去獎賞士兵,可最終結果又是如何,老師方才說得非常清楚明白,最終還是加倍讓百姓承擔。這國家幹奸商所為之事,就不奸了嗎?”
蔡卞呵呵笑道:“司馬學士的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可若這公家就單指官家,實在是失偏頗啊!”
他們正是年少輕狂之時,哪裡顧得了那麼多。
可是後面的白頭聽得是汗流浹背,你們這些傢伙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上官均便道:“看來你瞭解的並不清楚,司馬學士當初政策,與範公是一脈相承,精簡官吏,削減朝廷的支出,這是單單指官家嗎?
普通百姓都知道,若家庭遇到財務困難,必然是要省吃儉用,難道他們就不想賺更多的錢嗎?他們當然想,只是他們賺不到而已!”
“我不清楚?”
蔡卞哼道:“那慶曆新政是何結果,我清楚的很,明知會失敗,官家為何還要去重蹈覆轍,自然是要另擇道路。
至於伱說百姓,是,我不否認,大多數百姓遇到財務困難,都會選擇省吃儉用,但只秉持這個信念,那就只會越過越窮,反倒是一些窮人,在遇到困難時,透過自己得奮鬥、拼搏,過上了更好日子。賺不到錢,你就是再怎麼省也是無濟於事。”
旁邊的蔡京聽到他們的爭論,是愈發露骨,同時又感覺後面傳來陣陣寒意,這要是別人也就算了,關鍵這是他親弟弟,到時肯定會牽連到他的。
同時,那個罪魁禍首竟在一旁喝著水,輕鬆自主地瞅著他們自相殘殺。
不行!
蔡京突然向張斐言道:“請問老師,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