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爆發後,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的比利·休斯不顧澳大利亞工黨的強烈反對執意參戰,被工黨開除黨籍。

比利·休斯頂著“叛徒”的汙名成立國家工黨,聯合澳大利亞自由黨組閣,全力支援英國作戰。

巴黎和會期間,比利·休斯代表澳大利亞參加巴黎和會,在為澳大利亞爭取權利的時候,卻沒有獲得英國的支援。

比利·休斯首先提出,基於澳大利亞對世界大戰的貢獻,澳大利亞比東印度更有資格託管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

這一要求遭到小尼古拉的無視。

勞合·喬治為避免和俄羅斯的關係陷入僵局,也沒有給與比利·休斯足夠的支援。

既然沒撈到殖民地,比利·休斯只好將重點放在對德國的索賠上。

比利·休斯提出的賠款額高達0億英鎊,每年產生的利息就高達億英鎊之巨。

這個要求同樣沒有得到英國的支援。

在巴黎和會中幾乎一無所獲後,英國又拒絕為澳新軍團官兵支付足額的撫卹金和退休金,拒絕給與澳大利亞更多的自主權利,傷透了比利·休斯的心。

如果只是傷心也就罷了。

去年底澳大利亞選舉,英國的一系列背信棄義,成為政敵攻擊比利·休斯的最佳範例,比利·休斯在競選中慘敗。

和世界大戰期間相比,比利·休斯對倫敦態度,堪稱0°大轉折。

“作為一名澳大利亞人,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應該從澳大利亞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萬里之外的倫敦。”

比利·休斯的態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澳大利亞人。

澳大利亞最初是英國的罪犯流放地,所以澳大利亞人從英國法律角度出發,要麼是“罪人”,要麼是罪犯的後代。

英國作為澳大利亞的宗主國,全面控制澳大利亞的政治和經濟,澳大利亞生產的羊毛和小麥,乃至開採的黃金都要優先滿足英國的需求。

日不落帝國時代,澳大利亞是英聯邦的模範公民,比利·休斯之所以無底線跪舔,是為了得到英國的承認。

可澳大利亞換來的,卻是英國的背叛和背刺。

自南非獨立後,澳大利亞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如果不依靠皇家海軍的保護,我們能獨自面對來自亞洲土著的威脅嗎?”

斯坦利·布魯斯的擔憂,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澳大利亞人的心態。

0年之前,澳大利亞各州都是相互獨立的,直到0年聯邦政府成立,澳大利亞才成為一個國家。

澳大利亞孤懸海外,和英國本土相隔萬里,為確保白人對國家的控制,澳大利亞組建聯邦政府後,第一時間公佈白澳政策,只允許白人移民。

有色人種可以在澳大利亞工作,但不能獲得國籍。

這一政策目前(年)還在執行,是澳大利亞的基本國策。

“斯拉夫人和我們一樣都是白人,並不違反我們的政策。”

比利·休斯歡迎俄羅斯移民。

帝俄滅亡的時候,一些俄羅斯貴族選擇澳大利亞作為流亡地,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歡迎。

當時澳總理還是比利·休斯。

“如果尤里耶夫大公願意加入澳大利亞國籍,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斯坦利·布魯斯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