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盛世華章之業與閑

蔣文卓發掉了“最近比較閑”的資訊,然後放下了手腕上環繞的個人智慧終端,他不由的啐了一口——屁的比較閑,老子是失業了,說比較“閑”,不過是對失業的委婉說法而已,不好意思承認。

他又嘆息了一聲,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就只好等待國家安排了,那樣的話,估計總不會很合乎心意。

電話又響了起來,蔣文卓漫不經心地接通,不過他順便掃一眼螢幕的時候,突然正色起來,因為來電顯示,是國家就業管理中心在這個城市的分部,打來的電話。

“你好,是蔣文卓先生嗎?”一個沉穩的男聲響起。

“是的,我是蔣文卓,請問您是?”蔣文卓回答。

“我是國家就業調查員董鑫,能否請你明天xx時,到就業管理中心xx樓xx層xxx房間來呢?我需要與你,就你的未來工作進行溝通。”

蔣文卓內心嘆了一口氣:“好的,我會準時到的。”他內心嘆息的緣故,是認為,由於自己沒有找到工作,已經接近於自己找工作規定週期三個月)的尾聲了,所以國家會強制安排,而調查員是在安排前,與他進行最後溝通的,總要盡量滿足他的需求嘛。

蔣文卓走出了就業管理大樓,他的臉色有點陰晴不定,看了看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了,居然和調查員溝通了快2個小時,自己都不覺得。

可能是因為太過意外了吧?所以自己追問了調查員太多的問題。怎麼也沒有想到調查員,居然給出了這樣的一個建議:因為發現蔣文卓從小喜歡手工,所以不建議他找工作,或者由國家安排工作。而是讓他去進修手工,精進自己的個人技藝和藝術水平。進修的渠道,由國家安排,不限制進修的時間,他進修到老,都沒有問題,大資料會監控他的進修情況,確保他確實是按照自己的愛好,沉浸了進去鑽研,而不是整天混日子。

他還可以因此長期獲得“國民學徒基本收入”,足以保證他住組屋、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如果他在手工上,能夠有所突破,要麼可以售賣自己的作品,要麼可以去相關的機構打工,但那都需要他學有所成,能夠一級又一級地透過國家相關領域的考核。當然,那個時候的工資,肯定就不用像學徒時代一樣“吃低保”了嘛。

調查員說得也很坦率,現在國家可以生産足夠全民充分消費的各種物資産品,反而需要的就業人數,總是用不著那麼多的。與其讓太多人,非要找一個自己其實不滿意的工作,也不具備從國家層面的經濟意義。所以新思路是,讓一些人不再考慮就業,而是國家支援他們,在自己喜歡的事務上,全心全意地探索,努力自我實現,他們算是提前一批享受“gc主義”按需分配的國民。

蔣文卓理解了調查員說的建議,但仍然被震撼得欲仙欲死,他娘滴這就gc主義了?不過現在出門了,冷靜了反應過來,這是國家為了順利渡過數字化進化的時代,針對就業崗位不足的奇招而已。

很明顯,現在的國家進步,並不需要大多數人辛苦地工作了,而是占人口比例較少的科技精英為主,在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科技,一直在大規模地替代原來普通人可以做的簡單工作,雖然有一部分新型別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誕生出來,但明顯是數量不夠的,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找到工作。

對於有能力推動社會進步的少數人,他們屬於“有責任的人的”,但國家認為,現在已經沒有必要強行賦予其它人也同樣“有責任”,不,多數人的責任是其它方面的:例如要保持市場的消費力;要保證個人雖然是自己的意願,不再被某個不喜歡的工作崗位所束縛,但要做的,必須是任何有意義的事,積極向上的事;要保證社會的生育率,以維護人類社會的規模和市場的完整。所以,這是解放全人類第一步的試點,當然不是去放任個人,混吃混喝一輩子。

人都有潛在的懶病,在完全沒有生存壓力的背景下,無需就業,讓他去朝某個愛好和自我實現的目標,努力一輩子,而不是混一輩子,其中自然必須有一套監管和考核的辦法。說白了,絕對的自由,必然導致個人絕對的“”,人還是必須要有些壓力的,即使是gc主義社會,也不能讓個人進入所謂的完全的自由國度,自由的邊界,永遠是合理,而不是無限。

所以蔣文卓這樣的各方面普通的人,也要做這樣的一個選擇,不再工作,可以變成一個選項,這是好事;能夠在自己的愛好上,去全力努力,這也是好事。但蔣文卓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是:如果發現現在的愛好,未來又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東西,怎麼辦?如果技藝不能升級,一直“吃低保”,算不算人生的失敗?難道過幾年再找一個其它的方向學習和培訓?

蔣文卓又嘆息了一聲,他還是覺得自己心亂如麻。

剛送走了蔣文卓的調查員董鑫,這個時候也是臉上陰晴不定,最近類似的情形很多,如果是重新安排工作,都很痛快。如果是建議他們,至少短期幾年不再工作,幾乎每個人都是猶豫的。中國人有勤勞的傳統嘛,以前國家又是宣傳不勞動者不得食,現在這樣“重新去上

學”算是勞動嗎?

這確實就是國家最新的就業調整策略,實際上,不能用就業來概括了,在應該算是作為社會主義基石的勞動體系大變革的初期策略,不算gc主義,起碼也是高階社會主義的初階水平。

人的天生智商和創造性思維,是各自不同的,gc主義社會,不能讓頭腦很聰明的人,白白浪費聰明才智,為了鼓勵他們進行科學研究,或者從事比較擅長的工作,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肯定會對他們分配更多的物質與待遇,物質待遇雖然要控制,但貢獻分以及精神激勵則一定要充分,使得他們可以各盡所能。

但人的才能有高下,才能低的社會成員,也要做到免費享受按需分配的各種物質,他們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不用工作,而是去做其它有意義的事情,由機器人供養著他們,這也是各盡所能。

過渡期的數字化社會,只能提供相對有限的就業職位,如果強行塞進某個經濟系統過多的人去就業,那無非就是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大鍋飯,例如前蘇聯:幹多幹少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大家出工不出力。

數字化社會的特點,則是與過去相反,相當於一種新的完美計劃經濟。大多數已經成熟的物質産品,都可以用這樣的計劃經濟來解決生産問題:由於人具有自私的一面,所以底層的計劃經濟,很難調動員工們的積極性,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並不具備人的思維與意識,那麼它就不會自私,它會按照人的意圖與指令去工作,既不要發工資,又不要做思想工作,只需程式設計下達生産指令即可,機器人的生産勞動,就克服了人類勞動力的一些缺點。

<101nove.主義社會,需要機器人生産什麼,生産多少,只需由總部下達指令即可。gc主義社會,既要結合市場經濟的特點,又要結合計劃經濟的特點,從而克服生産、投資、消費不平衡造成的經濟危機,同時克服計劃經濟模式所帶來的生産效率不高的情況。gc主義社會按照全體成員的物品需求資料,下達統一指令,組織機器人進行大生産,實行定量定製,就不會産生相對生産過剩,從而克服了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