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歐洲變成了砧板上的豬

默克爾跌坐在沙發上,她的渾身都在顫抖,太氣憤了,以至於一向冷靜的她,現在完全控制不了自己。

美國人要下狠手了,他們已經撕去了一切的偽善的偽裝,而是要裸地掠奪,因為歐洲對於他們,已經沒有了地緣政治上的利益,美國已經放棄了與中國競爭全球霸主,所以歐洲對於美國,現在就是能掠奪多少利益,就掠奪多少利益,美國人,要回到孤立主義的懷抱了,戰略發生了大轉變,歐洲的價值,就只是砧板上的豬了。

這才是資本主義國家間裸的本質,弱肉強食。資本主義興盛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雖然自己本質是強盜,但一定要打扮成紳士,這樣才有品位和文化嘛,才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可是當資本主義衰敗的時候,誰還顧得上打扮成紳士呢?當然是盡量地掠奪,讓自己吃飽變得強壯,才更重要。

默克爾的內心都在絞痛,德國複興的機會,又一次徹底地失去了。想起自己導師即前總理科爾當年的期許,她實在是太難過了。二戰之後,德國一代代人忍辱負重,七十多年過去了,沒有等到複興的時刻,卻又一次被美國人打入了深淵!一戰、二戰,加上這一次,三次德國興盛的契機,都是美國人摧毀的,默克爾的內心,此時對於美國,是無比的憎惡!

她剛剛勉強抑制著自己無窮的怒火,送走了來“下最後通牒”的美國駐德國大使,這個平時一向“謙遜客氣”的老頭,用最謙遜的語言,卻說出了美國最霸道無恥的要求:從2014年起,德國gdp的10,必須繳納給美國,作為美國負擔德國“國家安全和民主自由”的費用;美國將在德國政府的配合下,控制德國的主要媒體,以宣傳民主和自由的理念,對抗gc主義思想的侵略;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對抗gc主義和複興的中心,理應得到德國的全面支援,德國企業中屬於美國需要的部分,應該可以聯合一體,在以美國為中心的體制下共同發展。

以前德國沒有軍事主權,但大體還有經濟和輿論主權,現在美國人是要幹脆地全部拿走,讓德國成為它的完全殖民地,讓德國政府成為美國的完全傀儡政府。

那個老頭還威脅她:美國在大國有大量駐軍和軍事基地,例如精銳的美陸軍第1機械化步兵師和美陸軍第1裝甲師都在德國,德國是二戰戰敗國,德國有今天的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是因為美國人的大度和憐憫,德國人不要搞錯了自己的實質地位。現在美國的國策已定,德國人如果反抗,其後果將會非常慘烈。

他甚至還威脅了默克爾本人,不要讓家族,因為對抗美國而消逝。有足夠的德國政客,可以配合美國的政策,並不是非她默克爾不行。當然,如果默克爾配合,美國人對於朋友,一向很大方。

老頭走的時候公然說,他還會拜訪德國的其它重要政客,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珍惜與美國的友誼。

默克爾痛苦地閉上眼睛。德國該怎麼辦?自己該怎麼辦?想起此前她還想雄心勃勃地試圖說服美國,在波蘭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對歐俄形成軍事震懾,這樣歐盟才能對歐俄又拉又打,形成歐洲的平衡。現在想來,她的思考多麼天真!美國人評估的,完全是另一碼事,什麼歐洲安全,對他們而言,現在完全是扯淡。

她努力平靜了下來,思考著對策。向中國求援嗎?想了一會,她又搖了搖頭,雖然這樣的暗中企圖,德國一定要嘗試,但恐怕終究很難得到中國的支援。

因為資本主義世界內部鬥爭的激烈,對於中國而言反而是好事。默克爾本人可是在東德長大的,對於社會主義的瞭解,可以說西方領導人中無人可及。她猜想著中國人的反應:美國如此兇狠地撕破臉皮地收割歐洲,歐洲的經濟和生活水平,會快速地跌落,整個歐洲殖民地化,也就能孕育革命的星星之火。

中國人一向認為“越窮越革命”,這是因為如果底層人民困苦不堪,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不會顧忌自己的財富和資産損失,那麼自然革命的積極性就高。就算中國不指望歐洲社會主義化,但一半的資本主義世界,由此而沉淪,變成全球的落後國家,對於中國而言,這不是很好的結果嗎?有一天如果連非洲國家,都超越了老歐洲的生活水平,那會是怎樣的一幅景象?

歐洲包括德國,向中國獻媚也媚沒有用,中國人根本不會信任。默克爾自己,還不是中國人眼中的社會主義叛徒嗎?中西歐的淪落,會導致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群體,經濟上更大的困難,以及生活水平的長期低落,對照著亞俄和中亞的蓬勃發展和高度的生活水平,這些國家的民眾會怎樣想?如果未來有國家重返社會主義體制,默克爾一點都不會意外。

關鍵是中國根本無需牆頭草一樣的資本主義歐洲,來制衡美國。重返孤立主義的美國,只剩下了北美這全球的一隅之地,真的能夠複興對抗中國?中國會控制整個亞洲、非洲、南美、次大陸,這是全球23以上的地域和人口,經濟發展的空間哪裡是美國趕得上的呢?美國這也不過是不得已的退縮,實力差太多了嘛,但作為他們退縮的代價,德國和歐洲成為了他們的祭品。

她嘆了

一口氣,想起年輕時讀過的社會主義理論:帝國主義總是透過發動野蠻的侵略戰爭,強迫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控制和操縱他國,使之變成自身的經濟殖民地,貪婪地掠奪一切財富,讓殖民地人民永遠處於困苦殘酷的生活之中。

以前自己以為這種帝國主義的殘酷性,是不會施加到同為白人的歐洲民族身上,現在看來,何其天真,以前沒有殘酷地掠奪,只不過是美國有著其它的掠奪物件罷了,現在情況不同了,他們開始直接掠奪白人民族,完全沒有例外。

除了德國以外,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北歐三國,一個個國家都接到了美國的“友好條約要求”,提醒他們過去的安全,都是美國人為了民主自由的犧牲和奉獻,現在,到了他們“償債”的時候了。

其中,對法國人的要求最低——gdp的5,這是因為戴高樂當年高瞻遠矚的貢獻,讓法國沒有美國的駐軍,在國防上是歐洲最獨立自主的國家。但美國人也認為,法國人肯定不敢反抗美國的要求,就他們那點勇氣,能讓他們只繳納5gdp,已經足以讓法國的政客,覺得能夠對法國人有所交待,畢竟美國人當年,幫助了法國從德國手中解放出來,不該回報嗎?

美國人沒有“徵稅”的歐洲國家,包括英國和東歐各國。英國自然是因為與美國關系最好,美國還指望未來英國繼續為美國當狗,作為美國在歐洲的黑手。至於東歐各國,本來就太過窮困,徵不了幾個錢。不收他們的稅,可以讓他們覺得,美國人才是他們的朋友,從而死心塌地地幫助美國,牽制老歐洲,也牽制歐俄。

美國掌控的歐洲媒體,面對歐洲洶湧的民意,拼命地替美國辯護,而大批的歐洲政客,更是知道至少短期內,如果不唯美國之意是從,那自己就沒有未來了。所以美國政客和軍界,驚奇地看到,果然如米爾斯海默這個老頭所料,歐洲人除了一張嘴,根本不敢反抗美國的壓迫和掠奪。這使得美國接下來的動作,更加肆無忌憚。

歐洲開始沉淪,法國和德國,首先改革了高福利體制,底層人民被拋棄了,原來的福利待遇都被取消,一切都變成社會達爾文主義,能不能活下來活好,要看個人的“能力”。至於由此激發的遊行示威等一切的社會動蕩,都改變不了政客們的決心——既然要被美國掠奪,那麼當然要全民來承擔,這裡的全民,當然主要就是底層的人民。一些試圖利用民眾情緒,讓自己上位的政客,離奇地失蹤或者直接死亡,使得他們變得噤若寒蟬——顯然這個時候,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本國的政府,都不需要其它的聲音。

到2014年底的時候,包括美國在內,歐洲這些被徵稅的國家,都鬆了一口氣,幾個月的動蕩,一些國家不得不更換了執政黨政府,但終究沒有能夠釀成革命的大禍,歐洲人的“富貴生活”變成了過去式,民間雖然滿腹牢騷,卻沒有多少人敢於反抗,既然二戰時每天6片面包都能忍受,現在至少還沒有到那個程度,貧苦的生活也不是不能過。搖搖晃晃了一陣後,歐洲居然又穩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