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美國的反思與收割到底(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56章 美國的反思與收割到底
西元2014年2月的一天,美軍參聯會指揮中心。奧巴馬總統親臨,國務卿約翰克裡等人也蒞臨,一場基於歐俄吞併烏克蘭事變的高階戰略討論會,在這裡舉行。
最特別的來賓,是這個階段在美國很有名的戰略思想家米爾斯海默,他以現實主義邏輯而著稱,認為美國的戰略應該是“自由霸權主義”,他的主張與此前美國“民族自由是帝國開路之旗”的戰略思想主流,並不相同。但這些年來美國接連挫敗,說白了“民主自由”這個旗號,已經有點打不下去了,美國迫切需要另一種更適合指導美國現況的戰略思想。老路走不通了,就必須嘗試新的路徑。
國防部長蓋茨,親自彙報目前烏克蘭戰爭的最新情況,他承認,雖然給歐俄造成了重大犧牲,但無論是鮮血還是對歐俄的制裁,都沒有能制止他們堅定吞併烏克蘭的決心,打到當下的階段,烏克蘭的親西方勢力,已經只剩下了利沃夫這個靠近波蘭的小角,控制的面積都不到5萬平方公裡,歐俄的大軍已經四面合圍,很快應該就會發起總攻,其實大部分抗俄勢力,已經逃入波蘭,因為抵抗不住歐俄每天的大量轟炸。
從現實的情況下,低油價雖然如同重傷西方一樣,也同樣重傷了歐俄,但一直到2012年以前,歐俄的經濟和工業,確實有一定的恢複,這使得他們在與西方完全翻臉的狀況下,仍然能夠支援得住。尤其他們與東方中國、亞俄和中亞)的貿易暢通無阻,甚至歐俄還有油氣透過舊時代的管道,向中亞出售。說白了,就是中國透過實際行動,在鼓勵歐俄對西方的翻臉,這顯然對他們有利無弊。烏克蘭與東歐國家,在中國看來都不過是社會主義的叛徒,顯然對他們沒有任何的憐憫可言。
米爾斯海默並沒有太過認真地聽取蓋茨以及參聯會幾位將軍的彙報。大勢上他很清楚,細節的故事雖然很有趣,但並不是他研究所需的內容。他被邀請參加這次會議,很清楚為什麼自己可以來到這裡,這是在他上次與奧巴馬長談之後,得到的機會,讓他向美國政府和軍界的重要人物,闡述他為美國設計的新戰略。
米爾斯海默其實很擔心,這些人能否接受他的理論和邏輯,因為他所謂的“基於現實”,就是要美國承認過去那套全球爭霸、控制歐洲和中東的戰略邏輯已經完全過時了,美國現在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在中國沒有“幹預”的情況下,美國勉強維持以前的攤子,也不過是在虛耗國力,無法長期堅持。所以承認美國的衰落,才是現實主義的前提,所有的戰略,都是根據這個前提來設計的。
他深知美國人,尤其是上層建築的狂妄自大,不一定能夠看得清現實,所以他才內心忐忑,擔心浪費這次機會,所有對於蓋茨和將軍們的彙報,一直有點心不在焉,在內心組織著自己接下來應該如何闡述。
會議等到全部彙報完畢,並沒有討論接下來美國的戰略,因為奧巴馬本來就是想試探這些高官,是否能接受米爾斯海默的現實主義理論,在這個基礎上,再決定美國未來在烏克蘭和歐洲的新戰略。
米爾斯海默開始了他的戰略闡述:
“……,所以我們應該先承認一個現實,美國已經只是一個中等強度的國家,完全沒有維持全球霸權、甚至長期維持歐洲霸權的實力,我們當前的戰略,是延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全盛時期的格局,例如在歐洲,我們就有348個軍事基地,駐軍約40萬人,這樣的負擔,在新時代是無法持續的。”
“中國為什麼對美國在歐洲和全球的所做作為,以及軍事存在,似乎一點都不在意?因為在核威懾下,中國不能用熱戰的方式來打敗美國,只能是冷戰。而美國維持在歐洲和全球一些其它地區的霸權,其實逐漸成為了美國的負擔。美國自己願意在這些地域耗損自身的血肉,導致自身更大的衰弱,中國顯然樂觀其成,幹嘛要破壞呢?這樣下去,中國可能不戰而勝。”
臺下一片嗡嗡聲,尤其是高階將官們,有些人露出不悅之色,這個老家夥,是想讓美國縮減軍費嗎?那美軍的重要性,不久急劇下降了嗎?以後靠什麼發財致富呢?
米爾斯海默沒有管這些他內心很輕蔑的“武夫”,真正決定美國戰略的,是美國的“元老會”——那些美國的財閥主人們。之所以讓這些武夫來聽取他的戰略,不過是讓他們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可以對比他的戰略,讓元老會能做出更清晰的判斷。
“中國人一直實施的是長期戰略:他們在非洲佔據了大部分地區,非洲95以上的資源和力量,被中國控制;他們在南美建立了殷華,這個新國家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的經濟實力,南美現在超過8過5的貿易,都是與殷華和中國發生,美國的存在感越來越弱,即使是原來的南美三強,現在他們大部分的經貿往來,也是如此。這種戰略其實最早在次大陸就已經試驗成功。”
“在每個重要的人口和經濟區域,中國人透過所謂世界革命,用其強大的國力,武力佔領部分國家,深度扶持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體制和經濟發展,讓這些國家逐漸成為所知地域的主導力量,無論在南美、非洲還是次大陸都是一樣
,甚至在原蘇聯地域,亞俄和中亞五國的模式,也是一樣。在這個他們扶持的社會主義國家,逐漸發展強大的過程中,美國和西方的力量和利益,逐漸被自然地排斥出去,導致我們的影響力範圍,日漸縮小。”
“中國人的戰略就像是在種樹,每顆生長起來,變得能夠抵抗強風的樹,都變成了他們的財富和力量。美國的策略就是種樹的對手,就像是刮風,我們總是企圖用短期的風暴,來吹折我們對手的樹木。這種戰略過去取得過效果,前蘇聯的樹木種歪了,我們吹倒了他們。但是中國人種下的樹木,顯然根基很深,我們刮風並沒有效果,反而導致追蹤美國刮風的能力,越來越弱。”
聽眾中有些人的神色凝重,這些話他們聽進去了,符合他們本身的認知。
“承認現實,是正確戰略的基礎。因此我認為,美國作為一個相對於中國,國力除了核武器以外,其它實力都已經微不足道的中等強國,必須實施一種退守和內部重建的戰略,很多在座的人,應該都懂得一些中文。用中文來描述我的戰略,那就是: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以自由的環境,成為全球民主自由人士的樂園。”
“怎麼理解這個戰略呢?韜光養晦,指的是我建議美國的軍事力量,應該退守北美為主,放棄歐洲和其它不影響美國本土安全的地域……”
米爾斯海默說到這裡,不得不暫停下來,因為一些將官已經忍不住大聲喧嘩,他們認為這個老頭簡直是豈有此理?讓美國放棄近百年來奮鬥的成果嗎?奧巴馬親自站了起來,制止了這些人,讓他們聽完再說。
米爾斯海默定了定神,繼續說道:“確實,美國如果一旦做出這樣的決定,那麼中國肯定會成為這些地域的霸權力量。但我們需要認知的是,從美國的角度看,沒有了包袱和義務,美國的軍事負擔可以大大減輕,有助於將力量集中用於經濟複興;中國人獲得了這些霸權,他們也必須承擔起原來美國的一些負擔,全球霸權從來不是隻有享受的,而是需要付出重大代價的。”
一邊說著,他一邊想:這些丘八,根本不考慮美國的根本利益,所有減少軍事開支的提議,他們都會反對。既然如此,那我當然也不客氣了。
“例如美國在海外,仍然有大約750個駐軍基地,完全可以縮減到50個主要在美國周邊的基地,可以節省的軍費和人員,至少是現在軍費的13以上。而且美國也沒必要,保持核武器以外的過多的常規兵器,例如大量的航母艦隊。”
他說到這裡的時候,一些將軍已經面如土色,心想你個王八蛋老頭,可千萬不要再說了。少數幾個人面露兇光,心想會後,是不是找機會,弄死這個老王八蛋。
米爾斯海默繼續說道:“美國退守北美,包括加拿大在內,有195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各種自然資源應有盡有,人口規模超過3.5億人,有著仍然不算太落後的、可以重振的工業基礎。美國也仍然還可以控制墨西哥和大部分中美洲,所謂的退守,就是這個範圍。採取一定的閉關鎖國措施,模仿當年中國人內部的內迴圈經濟體系,仍然可以有所作為。”
“坦率地說,美國相對於中國的複興,根本不是短期可以實現的目標,而必須是一個百年為單位的奮鬥期,甚至需要200年以上也說不定,等待中國著名的300年王朝歷史興衰週期律起作用。中國如果沒有再次衰落,美國就沒有重新崛起取得霸權的機會。如果美國沒有這樣蟄伏的耐性,確實也根本無法實施上述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