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大陰”帝國崩潰的開始(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50章 “大陰”帝國崩潰的開始
西元2012年5月,倫敦,英國政府所在的唐寧街外,示威的民眾,幾乎讓這裡水洩不通。大量的警察,緊張地與這些民眾對壘,擔心著是否民眾的示威,會轉化為暴亂。
不遠處的一棟古老的樓內,在三樓的窗戶中,看著熱鬧非凡的遊行,沃伯格轉頭,對另一個中年男人若有所思地問道:“英國和英鎊還有多少價值?”
中年男人微笑著回答:“美元在歐洲還有多少價值,英國和英鎊就有多少價值。如果您認為美元接下來在歐洲沒有價值了,那麼英國就確實沒有價值了。”
這話有點繞,不過沃伯格卻聽得進去,並且認為很對。這符合他最近越來越強烈的一個想法,沃伯格財團,要不要拋棄英國?他總感覺,接下來這裡越來越雞肋了,說不定還要虧大錢。
這個三十多歲的沃伯格,正是美國最神秘的家族,號稱美聯儲創始者的沃伯格家族中,當代的家主。據說沃伯格家族,當初是羅森柴爾德家族在美國的代理人,但後來翅膀硬了,反而聯合摩根和洛克菲勒等美國本土財團,把羅森柴爾德家族,趕出了美國,其實是一次利益範圍的重新分配,讓羅氏去固守英法老歐洲,但因為兩次大戰,英法霸權崩潰,羅氏也因此損失巨大,不再是美國這些家族的敵人。
這些都是美國金融的江湖傳說,是否真實,誰也不知道,但沃伯格家族創始人,當初是美聯儲建立的策劃者,以及創始股東中個人股東排名的第三位,這肯定是確鑿無疑的。至於美聯儲的前兩大個人股東,當然就是摩根和洛克菲勒。
江湖傳聞,這個沃伯格財團是美國的真正主人,就像羅氏是歐洲的真正主人一樣。不過這顯然是高估了這兩個財團的能力,他們都不過是一個上層階級的一份子,算是主人之一。要單獨操控西方世界,不過是人們獵奇的幻想而已。
羅氏原來是英國的“包稅人”——英國人要殖民打仗,羅氏就負責為英國人發行債券,從中牟利,這與歷史上那些猶太高利貸包稅人的角色相同。而羅氏真實的根基,其實是法國,他們一度確實控制了法國主要的銀行和大量的財富。可正因為兩次世界大戰,法國都是除了德國外,最悲催的角色,而英國又在二戰中耗盡了元氣,所以羅氏自然元氣大傷,無法再與美國的財團抗衡。
至於說羅氏和沃伯格財團,是二戰背後的策劃者,這就是胡說了,他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尤其是羅氏,也根本不可能考慮這個方向——對於以英法為基礎的他們而言,這簡直是自殺的行為。尤其二戰,希特勒可是真實地剝奪了所有猶太財團的財富,其中就包括大量羅氏的資産。戰後盤點,羅氏沒有受損的部分,其實只有在瑞士的格局。
而沃伯格財團,當初也不過是跟隨著摩根財團等,對於二戰前的德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確實幫助了法西斯德國的複興,但要說他們能夠操縱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卻也是對他們的力量高估了。
在李思華的原時空,沃伯格財團在中國的存在就很明顯,例如其家族華寶公司華寶其實就是沃伯格的諧音)後來合併的華平ar101nove.us)投資集團,於1994年進入中國,是來華最早的全球私募投資集團之一,總投資規模上百億美元。原時空國內很多耳熟能詳的大公司,例如神州租車、神州專車、中通快遞、螞蟻金服、紅星美凱龍、微店、獵聘網、蔚來汽車等,都有這家華平的投資。當然,在新時空,沃伯格家族自然與新中國就沒有淵源了。
不過二戰後的英美特殊關系,沃伯格與羅氏這兩家,確實是出了大力氣,英美金融合作的框架,他們算是最初的奠基人之一。
觀察歐洲的金融格局,直覺上一定會奇怪,為什麼金融的中心,不是在歐洲大陸的本體,而是在英國這樣的歐洲大陸的外島,在倫敦這樣的一個城市。英國人直接的金融業僱員,就超過了100萬人,周邊大幾百萬人,都靠金融業生存,尤其是倫敦是歐洲美元的中心,所有歐洲的美元交易,都不能不透過倫敦。
一般的解釋,都是英國以前是世界霸主,其在歐洲金融上的中心地位,就一直沒有旁落過,這本身就是一種“歷史的慣性”,而且英國有著歐洲最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和人才群落。
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法國和德國,憑什麼甘心放棄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呢?所以二戰後英國這個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其實還是靠美國。
二戰後,英國欠了美國國家以及各大財團,包括沃伯格財團一屁股債,靠著英國人慢慢回血,效率自然是極低的。但是沃伯格與其它美國的財團,看中了英國最重要的一個“軟性資源”——英國人原來可是全球的“放貸人”。
英國人原來放貸,靠的是英國自己的資本,就像原來的英格蘭銀行,那可是全球最牛逼的銀行。但二戰後英國自身的資本,雖然沒有蕩然無存,但確實也是對美國負債累累。
沃伯格家族因此産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把英國變成美元在歐洲的管家,家讓英國從原先的單純放貸者,變為一個身上揹著連環套的“複合放貸者”。說白了,英國人原來是
老闆,但這個老闆破産了,但他的能力很強,原來的業務渠道還在,所以可以僱傭他,充當美國財團們即美元在歐洲的ceo。作為ceo,自然要幫老闆賺錢,自己也可以從中,獲得傭金和分紅。
最早同意這個主意的時候,美國財團們也是認為不得已,因為已經借給了英國那麼多的錢,必須繼續維系英國的信用,如果英國金融也徹底砸了,之前的那些錢,不就壞賬了嗎?
不過後來,美國財團們,日益認為這個金融結構非常有用——在此結構下的歐洲,等於英國必須用自己的貨幣信用,來幫助美元背書,相當於美元在歐洲,增加了一重英國人的國家信用,使得美元的“美金”強度更高。
原先英鎊的擔保物,是其國力支撐的黃金,到了二戰後的資本主義階段,美元就是紙黃金了,所以英鎊的擔保物,變成了美元。然而美元並不是真黃金,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依然會有通脹的波動,在美國國內市場,表現得最明顯。但是在歐洲,這種波動的損失,就必須由英國人來扛,這實際上是用英鎊對應的英國財富,來擔保美國的紙黃金。
這他孃的,當然對美元是天大的好事,美元的負面效應,英國人不能不扛,降低了美國財團們的風險。
英國人不是傻瓜,對於自己要付出的代價,當然是很清楚的。但他們無可奈何,如果英國不接受這樣的安排,要不然就請英國還債?還得起嗎?而且這個安排中,英國人不是沒有好處——擔任了美元在歐洲的ceo,那就是給了你作為高階打工人的機會,看你這個ceo有沒有本事,自己能不能透過剝削歐洲,來賺到自己的一份。美國剝削英國,英國再去剝削歐洲,賺多賺少,看英國的本事。如果英國不接受,那它剝削歐洲其它國家的機會都沒有。
沃伯格協調美國,羅氏協調英國,這個金融結構由此形成,也成就了二戰後英國在歐洲的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