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遺國策與大國殤(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40章 遺國策與大國殤
西元2003年9月的一天,華京的一所最高等級的醫院內,李思華從睡夢中醒來。她輕輕地咳嗽了兩聲,並沒有招呼護士,讓她起身,而是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自己在新時空的壽命,就快要結束了,現在身體是個什麼狀況,她內心很清楚。97歲已經很長壽了,這方面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唯一比較遺憾的,就是自己不能看到中國徹底戰勝美國這個一生之敵的時刻了,但自己本來就沒有奢望過。這是核威懾的大時代,中國的國力相對美國再強、再有壓倒性的優勢,也沒辦法透過直接的熱戰,來戰勝美國。只能是冷戰的模式,而冷戰必然是曠日持久的,美國的統治階層的治理能力日益弱化,但再弱化,也比出了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這樣叛徒的前蘇聯領導層要強。
而且不像蘇聯原來幾乎是個單純的重化工國家,美國曾經是全産業鏈的國家,200多年的國力底子打得很厚, 要把他們磨死,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能夠讓美國陷入眼下極為窘迫的情況,她已經感到很滿意了——美國的gdp大約是原時空同期的不到50;連續30餘年大約一半的時間處於經濟危機,現在則處於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中;中國的gdp已經是美國的20倍了,美國的經濟力量相對中國,已經可以忽略不計;美國的製造業除了勉強維持軍工和醫藥這兩端以外,其餘産業已經不具備競爭能力;美國的科技水平,大致已經落後於原時空10年左右,關鍵的ict和網際網路等領域,都是依賴於中國的科技“服務”;美國文化和思想,對全球的影響力基本已經崩坍,甚至在歐洲這些地方也在退潮,在還導致其文化産業,同樣陷入衰退。
總而言之,美國基本上現在只是一個區域性的有著嚴重問題的強國,相比原時空,甚至並不僅僅是美國與中國的地位倒置了,不再是美國壓迫中國,而是中國壓迫美國,更重要的是,美國在新時空此時的危機,恐怕還超過了原時空的俄羅斯——原時空的俄羅斯,有著中國暗暗的支援。新時空的美國有什麼?雖然有所謂的歐洲盟友,但這些盟友的能力,如何能比得上原時空的中國呢?趨勢已經變得非常明顯了。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真正要完全勝利,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仍然要做好熱戰的準備——美國的垂死掙紮,有一些人要鋌而走險,也是機率不小的事情。
對美國的勝利,不知道趙雲騰能夠活著看到,畢竟他的年齡也很大了,但無所謂,每一代人完成這一代人的使命,完全戰勝美國,就要看年輕同志們的努力了。
李思華在相當於她遺言的《遺國策》中,建議了對資本主義的最後處置模式:我們並不需要全球每一個地方都被紅旗覆蓋。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大部分地區和主要人口的社會主義化。
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很難說在二三十年內,就能夠具備社會主義的基因,資本主義對於民眾的影響力,在這些國度,仍然是具備壓倒性優勢的,我們如果用武力去強壓,也可能是吃力不討好。我們只能引導,但如果這些國家仍然是資本主義化的,只要沒有威脅,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國無敵者,恆亡”,自然界要有一定的多樣化,才能穩定發展,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留著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就是社會主義為主的人類社會的鯰魚和鏡子,能夠督促社會主義體制的進一步發展,就像是個人的進步,也需要有一定的壓力,沒有壓力,就會懈怠,就會退步。
至於資本主義複興什麼的,如果社會主義體系都已經在全球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最終還會讓資本主義複興了,那這些後代,也該滅亡,沒有資格前進了嘛。還是那句話,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前人無法代替後人的責任。
按照這個邏輯,對於美國最後的策略其實就很清晰——首先是一定要打倒美國,其次是要努力讓被打倒的美國歐洲化。
美國擁有雄厚的潛力,無論是龐大的領土還是人口規模,即使不算墨西哥,單單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作為大國的潛力是巨大的。而且社會主義要具備絕對優勢,那麼消滅美國的核生化威懾能力也是必要的。所以不能因為現在美國似乎已經無法與中國競爭,就放過他們,也只有打倒了美國,才能讓社會主義從此真正成為人類發展的主流。無論從哪一個角度,打垮美國都是最根本的歷史使命。
在打垮美國之後,無需將之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而是歐洲化,使其成為二三十個小國,再無能力實現“合眾國”,只要讓這些小國,都各自從屬於矛盾重重的不同財閥控制,甚至是不同種族例如拉丁人與歐洲白人)控制,美國就很難重新被塑造為統一的大國。美國源自英國的盎格魯文化,其文化和思想上,本來就有分崩離析的基因,英國那麼小,還可能分裂成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4國,更不要說是美國了。
所以李思華對遠景的設想是,將美國分裂成為二三十個歐洲式的資本主義小國,而加拿大則一分為大小兩個部分,靠近美國小面積、但包含原加拿大資本主義精華
和主要人口的加拿大,是未來美洲資本主義世界這些小國中較大的一個。
大面積地廣人稀的其它加拿大地域與阿拉斯加合併,以中國領先的科技,在約1050萬平方公裡的北美北部寒溫帶,建立起一個社會主義大國,這樣從中國本土、中亞+亞俄+次大陸,再透過白令海峽,延伸到北美北部,就可以形成全球大約4400萬平方公裡的“社會主義中心地域”,這將是未來以現在華盟為基礎的“人類社會主義聯盟”的核心統治地域——主要是因為所有這些地域,基本上從陸地連成一片,具備實施全球統一管理的便利性。而南美、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則有點類似於這個“人社盟”或者“人革聯”的“海外領地”。
北美崛起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就會對未來美洲的大量資本主義小國,形成有效威懾和“管理”,完全避免資本主義力量,在美洲未來可能的合縱連橫,推動可能的資本主義複興。讓這些小國的貿易利益,都被捆綁在這個北美大國之上,從而被整體“人社盟全球市場”控制經濟命脈。
這樣的策略還會延伸到澳洲,實際上現在的澳洲很難稱之為一個國家,在“第一次生化危機”之後,到現在都沒有恢複超過200萬人,大致就是一個西方白人的聚居地而已。所以在南太的策略就很簡單——未來佔領澳洲,願意在資本主義體制下生存的人,就全部遷移到紐西蘭或其它地域。澳洲則同樣建立一個“人社盟”的“海外領地型”社會主義大國。
隨著中國本土科技的進步,所有這些未來地域的惡劣氣候,包括水資源缺乏等方面的影響,都逐漸不再是嚴重的問題。資本和科技足夠,就能夠解決發展的問題。
如果上述整體的策略能夠成功,那麼未來設想的這個“人社盟”,就能夠控制大約7500萬平方公裡中國本土1650萬+中亞400萬+亞俄近1200萬+次大陸150萬+北美1050萬+南美760萬+非洲2180萬+印馬126萬),全球去掉南極洲以後的大陸面積是1.35億平方公裡,所以實現了目標的人社盟,大約可以佔據全球陸地的57面積,而人口肯定超過全球的23,這就是全球社會主義朝向高階別發展中,形成壓倒性優勢的地理和資源基礎。
在整個人社盟中,在人社盟的核心地帶4400萬平方公裡,以及南美755萬和澳洲770萬,總計5925萬平方公裡的地域,中國人應該佔據人口的大多數,使得這些人社盟之下的國度,文明中華化、文化中國化、語言中文化。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政治體系是一樣的,但上述“1+2”地域的文化體系,必須是中國化的。
這樣做的原因,當然是為了防一手,未來的發展仍然可能有波折,一帆風順的可能性並不大,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可能避免不了彼此的競爭,為了避免未來的民粹主義沉渣浮起,預先防禦是非常重要的。中華文化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推崇大一統,這有助於維護整體“人社盟”的體系。
這裡面最難搞的,肯定是亞俄,至於如何最後吸收掉它,就要依靠未來多代領導人的智慧了。文化的多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發展的,的但過於多元或者堅持民族區隔,則不利於發展,把持其中的度是有難度的,這也是新時代的“中庸”之道。
總體上,社會主義內部要朝向融合的方向發展,不能過於多元化;因為已經安排了大量的資本主義小國和宗教國家,作為推動社會主義體制發展的“催化劑”,有它們在,人類社會的多元化已經足夠。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未來除了社會主義國家,地球人類剩餘的國家體制,主要就是資本主義和宗教主義兩大源流。資本主義是歐美兩大小國叢集,而宗教則主要是大量的伊斯蘭國家,到目前為止,伊朗是最成功的實現了部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伊斯蘭國家,土耳其和巴基斯坦次之,但這些國家,最終能否真正打通伊斯蘭特色的現代化道路,仍然是未知之數,社會主義國家對其觀察就行了,不要去介入他們內部的變革。
從未來的角度,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宗教主義的內部變革,對於社會主義發展有著長期的參考價值,這也是人類文明突圍的一部分,是社會主義自身發展的“參照系”。
這就是李思華“遺國策”中對於國際部分的總戰略。總之,核心的戰略目標是打垮美國,只有打垮美國,才能實現這個“人社盟”的總戰略,打垮美國的最大戰略意義,在於解除資本主義利用武力來對抗社會主義的可能性。而要打垮美國,必須立足於長期的冷戰,以拖垮美國,使之解體。但同時要準備好最後不得已的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