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殷華移民潮與新局

西元2000年10月,南美洲,秘魯聯邦。

菲利普用口音仍然有點古怪的漢語,手按在秘魯聯邦的憲法上,誦讀完了宣誓忠誠的誓言。

一名女性移民官,遞給他新做好的他的身份證“費歷普”,這就是他的中文名字了,她微笑著對他說道:“費先生,恭喜你,現在你已經成為秘魯聯邦國民的一分子了,享有國民的一切正常待遇。”

菲利普謝謝了她。收拾好證件和檔案,他走出了移民署,內心既有激動也有感傷,現在自己就是這個被稱為“小中華”又被稱為“殷華”的秘魯聯邦的國民了,在義大利的一切,都是人生已經消逝的過去了。

義大利的機械工程專業教育,是西方非常有名氣的,而菲利普更是畢業於博洛尼亞大學,這是義大利最好的大學,號稱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所謂的“世界大學之母”,曾經與牛津大學(英)、巴黎大學(法)、薩拉曼卡大學(西),並稱為歐洲四大名校。

所以歐洲的經濟雖然困難,但畢業前菲利普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他相信義大利強大的機械産業,肯定能為自己提供良好的職業,不說前途似錦,至少衣食不愁。

但畢業前後的遭遇,完全是給了他一悶棍。歐洲的經濟形勢太糟了,義大利的情況,比起最強的法國和德國來,更糟一些。那些他投檔的大企業,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使得他不得不把就業的目標轉向中小企業,但也沒有什麼機會,只能是斷斷續續地打零工,關鍵是這樣的日子似乎沒有個頭,如果這樣下去兩三年,恐怕他所學的專業都荒廢了,這讓他非常恐慌。

在新時空,如同整個歐洲一樣,義大利的情況,比起原時空要差得多,原時空到2000年的時候,義大利的gdp已經有1.44萬億美元,而在新時空,現在僅有7000億美元左右,縮減了一半不止。人口5000多萬,人均gdp勉強超過了1.3萬美元人,不過人均gdp能夠突破1萬美元,還算是高收入的發達國家。

義大利的機械、航空、汽車這三大工業,以及農業和皮革,仍然是歐洲頂級的。但問題是,在新時空義大利與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一樣,遭遇了同樣的問題,即市場空間太小。它所謂的強勢産業,沒有一樣能強勢得比中國更強的,根本賣不到社會主義國家體系。而它特色的所謂皮革製品、奢侈品等“品牌産品”,也與社會主義國家的“氣相不合”,難以進入“大市場”。

所以義大利的産品,也就只能在西方市場這個佔全球比例日益縮小的小圈子裡銷售,能過做到現在的程度,已經算不錯了。

但隨著美國發動海灣戰爭和金融收割歐洲的戰爭,義大利就倒了血黴了。它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幾乎所有的能源和大宗物資,都仰賴進口。風暴一來,義大利的貨幣裡拉,首先跌成了狗,接下來不但是石油和天然氣暴漲,其它的原材料幾乎都暴漲,這樣上下擠壓,義大利的經濟危機,立即爆發。

菲利普畢業的時候,正是義大利中小企業大量破産,而大型企業開始往美國遷移的時候,他要能找到好工作才是見鬼了呢,有幾個義大利企業在這個時候,還願意招聘新人的?多少資深有能力的骨幹工程師都失業了,何況他這個還需要實踐鍛煉的新人呢。

在國內找不到出路,菲利普被逼無奈,就想到了移民。最早的移民目標,自然是美國,但菲利普仔細研究之後,認為移民美國,對他來說也很艱難。

原因並不複雜——美國的實體經濟,同樣很糟糕。美國人收割歐洲,並沒有能帶來實體經濟的好轉。油價漲得那麼高,大宗物資那麼貴,成本就非常高,與中國體系的工業品根本沒得比。中國體系透過社會主義體制的內部調控,能夠控制成本,但在資本主義世界,則是根本不可能的,西方制度下,原材料跌的時候就會跌過分,漲的時候也會漲過分。

既然美國和歐洲的實體經濟都是一團糟,美國人的工業品賣給誰呢?包括歐洲工業轉移,其實還是內卷爭奪西方有限的市場。但西方也不可能全方位地完全對其它國家市場禁入啊,所以中國工業産品還是不斷地滲入,只不過不是中國直接出口,表面上都是爪哇民國、菲律賓等地出口西方的,實際上誰都知道,那就是中國産品,就連美國也難以完全禁止,從中國進口是大生意,背後的利益集團很強的。

菲利普很討厭美國,因為他認為美國人把西方的工業都摧毀了。他是名牌大學生,不是那些媒體一忽悠就輕信的傻子。美國人這幾年幹的事情,他以為自己還是能認知清楚的,這些王八蛋,不就是想用歐洲的血肉,去填補美國的漏洞嗎?可是美國這麼幹,可以說不但毀了歐洲的工業,同樣也毀了美國的工業,因為整個西方的工業,現在比起中國更加落後了,就連那些傳統的工業,西方相對中國成本的差距,也更大了。

美國現在比歐洲強的,就是高油價撐起來的石油和石化産業,以及那些純剝削的金融吸血鬼。菲利普判斷移民美國後自己的就業,一點都不樂觀。如果他是學石油或者石化的,也許還能指望一下,可是他是學機械工程的,這

種情況下跑到美國去,相比呆在歐洲又能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大概就是在歐洲,他還餓不死,因為還有家人支援,到了美國,恐怕他才要餓死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菲利普不得不考慮起此前從未考慮過的移民中國的可能性。他能有這樣的思想,得益於這些年移民中國在西方,已經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事實上,西方移民的數量也超過了45萬人,數量並不少。

但是他打聽下來,來中國也不是敞開大門的,每年有一定的限額,因為隨著西方經濟危機,移民中國變得很熱門,所有要“排隊”,他的條件雖然符合,但這樣排隊,恐怕兩三年,也未必能得到批準。

移民中國很熱門,在菲利普看來是很自然的,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富強的國家,人均gdp也是全球第一原來歐洲那幾個高收入小國,在八十年代後都不行了),收入最高,而且社會主義性質,導致工作又穩定可靠,當然人們都願意去。

但是菲利普沒辦法等兩三年啊,這麼久,他可沒法熬下去,最終他的注意力轉向了中國體系的“南美社會主義聯盟”簡稱南社),這個由秘魯聯邦、巴拉圭和厄瓜多組成的三國聯盟,現在是全球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國家,尤其是秘魯聯邦,其人均收入已經接近美國,比義大利的人均還高。

移民南美對菲利普來說,語言上是有優勢的,除了主要使用的中文,那裡很多人用拉丁語或其變種西班牙語,這些他都會,他覺得當年這些地方都是西班牙殖民地,恐怕在生活上也易於接受,應該與義大利有相似之處——不過這一點,在他抵達南美後,就發現是扯淡,哪裡還有什麼西班牙的影子?都是中國的影子才對,這就是一個小中國,文化已經徹底被中國人改造了。

讓他意外的是秘魯聯邦的發達程度。如果不是為了移民自己做的研究,他真的一點都不知道,秘魯聯邦已經發展到了這樣的程度。讀書的時候他沒有關心過,而且義大利媒體也很少報道,報道也不過是抹黑罷了,對於這裡蓬勃的經濟發展,是一點都沒有提及的,此前他根本不知道,這裡已經是一個遠超義大利的經濟強國了。

幸好義大利有了網際網路,而且他懂得中文,可以直接閱讀中國的網路資訊。西方媒體不報道,但中國的媒體上對“南社”的經濟和發展情況,可是有著大量的報道和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