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伊爾庫茨克的春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32章 伊爾庫茨克的春天
西元2000年5月,亞俄的伊爾庫茨克。
春天來了,這裡已經沒有那麼冷了,氣溫回升到了攝氏10度以上。傍晚的時候,劉昌賀與他的妻子薇拉,用兒童車拉著兩人的小姑娘,漫步在著名的基洛夫廣場上。他還是很喜歡這個廣場的,廣場的周圍,有州政府辦公大樓、三大教堂、二戰勝利紀念牆、無名英雄烈士墓,愛情橋,伊爾庫茨克建立者紀念碑,莫斯科大門——伊爾庫茨克的凱旋門等,有著豐富的景觀。
碰到的一些坐著的中老年人,有的面無表情,但也有些人看到他們,會微笑著打個招呼,氣氛是祥和的。
這讓劉昌賀感到滿意,在他六年前來到這裡的時候,氣氛並不平靜,當地人對大量中國雙重國籍的人員進入亞俄,怒氣沖沖,要是一個中國人落單,碰到了一群俄羅斯人,說不定就要被胖揍一頓。
劉昌賀就碰到過一次,幸好當時邊上有兩個蒙古族的小夥,他們看那幫人不順眼,站到了劉昌賀一邊,才讓他免受了皮肉之苦,這也讓他多了一群當地蒙古族的朋友,使得他很快能夠融入當地的生活。
這也是伊爾庫茨克這個城市特殊的地方,雖然原來居民的主體,大都是俄羅斯族人,佔到了80,但其餘的20人口,多數是蒙古族人。畢竟在沙俄強大起來之前,這裡就是蒙古族的天下。
在新時空,由於沒有外蒙的存在,在亞俄成立,並變成了中國的盟國,加入了中國體系之後,當地蒙古族人的心態,完全就倒向了中國,他們的“兄弟”都是中國人嘛。而他們在原蘇聯時代,總是有很多別扭的感受。說到底,還是“慕強”的心態,佔了上風,中國人很快給他們帶來了原蘇聯時代沒有的好處嘛。
伊爾庫茨克就是一個在貝加爾湖旁邊建立起來的城市,被俄羅斯人稱之為“西伯利亞的心髒”、“東方巴黎”、“西伯利亞的明珠’。不過在劉昌賀剛來的時候,他覺得這完全就是扯淡,是俄羅斯人的自吹自擂。
自然的風景確實很美,但與中國東北大區的很多地方比起來,也不是沒見過。但基礎設施實在太差了。城市就那麼一個小機場,候機廳連幾百人都容不下。從市裡到貝加爾湖邊的公路,只有雙向兩車道,還坑坑窪窪。
例如著名的旅遊勝地奧利洪島上,只有汽車壓出來的土路,車開上去不停地跳躍,每輛車後都拖著百米長的煙塵。上島的渡口,要排隊等一個小時,還沒有遮陽避雨的地方。島上那個最大的村鎮,很多遊客去那裡,卻找不到一所公共衛生間。
這個60多萬人的城市,如果放在中國,那連最落後的標準市的市區也比不上,但這個城市,居然已經是亞俄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新西伯利亞,所以被他們非常重視。
而出了伊爾庫茨克市區,放眼整個伊爾庫茨克州70多萬平方公裡,總共只有300萬人,分散在十幾個小城市,只有一條鐵路和幾條普通公路相連,服務業根本無法發展,其它産業也都是點狀存在。
所以劉昌賀當時感到俄羅斯人的保守態度很可笑。佔有土地是為了發展,發展是為了獲得良好的生活。沒有足夠的人口和建設,伊爾庫茨克就會一直窮下去,飯都吃不飽了,還想搞民粹主義?中國有句有名的俗話:“抱著金飯碗討飯吃”,不就是這些人的寫照?什麼都不想付出,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好在隨著這些年的發展,俄羅斯人的民粹情緒日益減退。現實的經濟利益,是最能說服人的。
過去的伊爾庫茨克這個城市,雖然按照中國標準很垃圾。但其它的條件太好了。
首先這裡是亞俄通向中國的第一大門。伊爾庫茨克州接壤中國的唐努省等三個北蒙省,中北大市場計劃納入亞俄的第一站,就是伊爾庫茨克州,其地理優勢,其實比起新西伯利亞來更強,這裡天然有作為中國資本進入亞俄的橋頭堡的地位。
而且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水資源——除了貝加爾湖,這裡還屬於葉尼塞河流域安加拉、下通古斯卡河)和勒拿河維季姆河、基列加河)流域。中北大市場的水資源呼叫費,除了亞俄中央分享的部分外,在地區中,伊爾庫茨克州分享了最大的一塊。而且因此水電快速發展——調動水源總是與水電密不可分的,這裡的水電,未來預計會達到每年2000億度的規模,相比中國當然不算什麼,可是這個資料,已經接近於前蘇聯發電總量的最高峰,那個時代,前蘇聯全國發電總量的最高記錄,也不過是2156億度。
其次是木材,四分之三的土地覆蓋著針葉林,覆蓋總面積超過55萬平方公裡,木材儲量達92億立方米。因此在中國大規模投資中,傢俱和造紙業、纖維業順利成章地發展了起來,成為了新的經濟支柱之一。
再有就是黃金,伊爾庫茨克地區的蘇霍伊原木金礦,僅僅主礦中,便擁有4000萬盎司的黃金儲量。如果算上其連線的西伯利亞各礦區,整個礦床的黃金儲備可達6700萬盎司,是全球目前全球現存有儲量最大的金礦之一。原來這裡的産量不大,是因為資本不足,裝置落後,採礦的條件差,吸引不了礦工。等到
中國投資加入,舊貌換新顏,現在每年的開採量,高達200多萬盎司,單單每年的黃金收入,就有20億人民幣。
原蘇聯時代,這裡主要的産業是冶金鋁材為主),木材,石油煉油)和軍工4大産業。
現在軍工的規模不大,著名的伊爾庫特集團飛機製造廠)現在主要是亞俄採購中機零件後的組裝廠以及維修廠。在俄羅斯分家以後,當時幾千萬人的人亞俄,顯然無力支撐一個獨立的大工體系,而且有了中國的保護,他們在軍工上多花錢,毫無意義。現在亞俄的正規軍不過是40多萬人,還沒有他們的國衛部隊多——需要防守亞俄與歐俄之間的邊境嘛。如果不是歐俄的存在讓他們必須警惕,這樣百萬人計程車兵,都讓他們覺得是一種浪費,當時人口只有8000萬嘛。
所以亞俄現在的武器,除了輕武器系統外,大多數現代化的武器,都是採購中工系統的,享受中國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的低價。軍工雖然萎縮了,但其它傳統的3大産業,都可以說是鳥槍換炮,現代化了。
原來這裡的冶金主要是鋁礦,但亞俄的鋁礦並不豐富,只是原來航空業的需求,刺激了對鋁材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亞俄加歐俄,鋁礦儲量都不到4億噸,連全球前十都排不進。所以對於鋁材的生産,並沒有擴充。而是在中國資本加入後,形成了一個“中俄稀有金屬礦業聯合叢集”。
這個叢集,更著重於對其它稀有金屬的開採,重點是錳礦、鋰礦、鈦礦這3種,尤其重視的是鈦礦——這是“世紀金屬”,對於新時代的航空、火箭、化工、造船和食品工業,都非常重要。這些稀有金屬,根本不愁銷路,除了亞俄自用,其餘有多少,中國就要多少,利潤豐厚。
作為採礦業的外溢,化工産業也發展了起來。這裡有超過150億噸的鉀鹽,對於中北大市場而言,運輸條件總歸要比中國青海好很多,所以這裡已經成為了中北大市場的鉀肥生産中心。而且伊爾庫茨克這裡,原來的化工産業基礎不錯,原蘇聯53的合成樹脂、塑膠,45的聚氯乙烯都是這裡生産的。在新時代,在原來的基礎上,一個龐大的化工原料生産和加工基地逐漸形成了。
隨著整個亞俄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展開,相應的水泥和建材行業,也在伊爾庫茨克興起,所需要的原料,在這裡應有盡有。
有了上述的産業加成,隨著大規模的基建,中國人來得越來越多,現在這座城市,人口是倒過來的,它已經膨脹了8倍,變成了一個500萬人的大城市,而中國人已經佔了70,俄羅斯和其它民族的人口,不過是30左右。